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左翼文化 -> 十月革命前后苏联文学流派
意象主义
编者按:本文选自《简明文学百科全书》第3卷,苏联百科全书出版,1966年版,第107页。
意象主义(来自英文和法文image——形象)是十月革命后最初几年在俄国出现的文学流派。它的名称借用于英国的意象主义(imagism)。意象派的宣言首次发表在沃龙涅什市的杂志《汽笛》(1919年第4期)和《苏维埃国家报》(1919年2月10日)上。参加这个团体的有诗人格鲁齐诺夫、叶赛宁、伊弗湿夫、库西科夫、马里延戈弗、罗依兹曼、舍尔舍涅维奇、H.埃尔德曼和艺术家雅库洛夫、F.埃尔德曼。意象派的集子《词的熔炼场》、《卖幸福的货郎》出现于一九二〇年。最“左”的意象派宣扬在诗歌中“形象吞没意思”,、“形象本身”、“小形象”(借喻、比喻等等)具有首要意义,走的是为形象性而形象性和编造一连串花样翻新的借喻的道路。
在暮色的灰粉下透过老年皱纹的沟痕月亮在乌云间飞驰,比骑马的山民还要迅捷……
上面几行诗的作者是意象主义的理论家和极端的代表舍尔舍涅维奇,他把自己的诗称作“形象一览表”。“一首诗不是有机体,而是形象波,从中可以抽出一个形象,还能放进十个形象。”(舍尔舍涅维奇:《2×2=5》,意象主义的证书,1920年)为了“形象”而忽视意思的现象,还表现在违反表达意思的语法形式和改变诗的格律的形式上。意象派广泛地运用自由诗不是偶然的。然而在实践中许多意象主义者都倾向于有机的形象,这种形象在情绪上和思想上是与整篇诗融为一体的。
意象主义者把题材的范围局限在孤独的、被遗弃在城市里的个人的主观感受上。在他们作品里名士派的情调颜为明显。由于不了解革命,他们自己感到脱离生活和人民。一九二二年马里延戈弗写道:
人民不因我们的名字而激动,
街上唱的不是我们写的歌。
“我的同道们没有最广泛意义的祖国感”,叶赛宁说,他是这个团体里最有天才的诗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远远超出了意象派宣言(文集《意象主义者》,1921年)的范围。意象派联合在意象主义者出版社的周围;他们在奇希-皮希出版社出版作品。一九二二——一九二四年间他们在莫斯科创办了《美之国旅行者宾馆》杂志,该杂志出到第四期就停刊了(后来出版《意象主义者》文集等)。。一九二七年意象派团体解散。
张静云 译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