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左翼文化 -> 〔1930年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资料选辑)(1984)

中国经济的性质是甚么?

——评中国几位社会科学家的见解

思云




  现在中国的社会,在世界变动的影响之下,其自身急激地变动起来,在中国社会中生活的人们感觉在变动过程中自己生活的不安,自己和社会的联系密切,而切迫地需要认识现在中国的社会是什么。

  同时,在中国社会急激地变动的状况之下,中国的社会科学受着世界社会科学的影响,虽然不是取着一直的线路进行,也有了迅速的进步准备着认识中国社会的精神的条件。

  在这种条件之下,中国的社会科学家们就都根据自己的立脚点用自己的方法来观察自己的研究对象——中国社会,其第一要认识的是中国社会之经济的基础,是要看中国经济的性质如何。

  所以,中国经济的性质是甚么的一个问题,成为目前中国社会科学界提出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也成为纷纷争论不已的一个中心问题。这种争论到现在还没有终结,依然是继续下去。

  这种争论的存在和其继续,使一部分想认识中国社会经济的智识青年,一时之间感觉自己理解的混沌,中国经济的性质到底是甚么,暂时成为在他们脑中想解决而不能解决的哑谜。

  中国经济是中国政治的构造所立脚的基础,认识中国经济的性质的前提,对于中国经济性质的理解混沌,也必然对于中国政治性质的理解糊涂,即不能认识现在中国社会的构造性质。

  对于中国社会的构造不能理解,同时对于中国社会的变动也无由理解,因而对于中国社会变革的条件方式和策略也无从得到根本的理解。

  因此,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成为目前极其切迫的需要,不只在理论上是目前必须解决的一个疑问,并且也是实践上不能不解决的一个问题。

  现在我们根据社会科学的根本观点用以科学的方法来观察我们的研究对象——中国经济的现状,来下以〔些〕解剖分拆〔析〕的工作,规定中国经济性质所在,批评中国几位社会科学家的主要的错误,以阐明中国经济的真正性质。


  中国经济的性质是什么?这是我们现在规定而必须解决的问题。现在我们解决中国经济的性质是什么的问题以前,先从社会科学上来看什么是经济,把这解决了以后,再用这根本的观点来解决我们所规定的问题。

  我们从社会科学的观点看来,所谓经济就是由一定的物质生产力所决定,人与人在其生活之社会的生产上所结成的一定的必然的客观的生产关系,简单的说来,就是由一定物质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

  因此,我们为要理解经济是什么,现在需要理解物质的生产力和其所决定的生产关系是什么。这是我们对于经济的根本理解,不用说同时也是我们理解中国经济性质所必须的基础智识。

  这就是说,我们要认识一个社会必须先认识其经济的基础,要认识社会之经济的基础必须认识其构成要素的生产关系和决定生产关系形成社会基础的基础之物质的生产力。

  这在一定生产关系以至于一定社会关系下的物质的生产力,是由各种力量结合而形成之总的力量,或者也可以说各种力量的结合力。我们把构成生产力的各种要素分析起来,共有自然力劳动力和劳动手段三者。

  第一、自然力。植物的成长动物的繁植和矿物的结成等等,无论是无生物的形成和有生物的成长,都有自然的力量作用于其间,其形成和成长可以说是自然力的表现。诸种产业之中,特别是农业牧畜业水产业,与和矿业和自然的关系特别密切,依赖自然处也特别多。

  自然力的大小,由自然的条件的良否决定,例如:土地肥沃雨水时行阳光时照,植物的成长就迅速同时其结果也良好;草木繁茂虫饵伙多别无迫害的东西存在,动物的成长就快其繁殖也速。

  第二、劳动力。这不用说是劳动者所具有脑髓筋肉神经手足等等足以劳动的能力。人类的生产,根本地要依赖自然和自然发生关系由自然获得其物质的生活资料。但是,自然供给人类以物质的生活资料并不是无代价的供给,必须以劳动为代价,劳动就需要劳动力的支出。不只是自然物的获得如此,即如工品的制造也是同样地需要劳动力的支出,愈是精制品,愈是多量劳动的结晶,愈需要多量劳动力的支出。

  劳动力的大小,由劳动人口的多少,劳动者的体质,熟练程度和劳动组织等等来决定,即其人数愈多体质愈好熟练愈高组织愈进步其生产力愈大,反之则愈小。

  第三、劳动手段。即工具和机械。人类的劳动和动物的劳动不同在于不是赤手空拳地劳动而是使用劳动手段的劳动。人类使用其所创造的劳动手段实行劳动的时候,可以补自然的器官的不足越过自然的器官的制限而大大地增加生产力。

  劳动手段的生产能力大小,由技术科学的发展程度决定,即技术科学愈发达,制造出来的劳动手段愈精,其生产能力愈大,尤其是工业发展成为机械的时候,生产能力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我们从中国社会的生产力来观察现在中国经济的时候,中国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正可以测定中国经济的发展程度认识中国经济的性质如何。因为有一定发展程度的生产力必定有与之相适应而被其决定的生产关系,所以生产力不只是有决定经济的力量,并且还是经济发展的测定器。

  第一,我们先从中国社会的生产力一部分的自然力看其状态和其发展的程度。自然是供给人类以物质的生活资料之根本源泉,是人类生活的根本基础,其力量的大小固然要由自然的条件良否来决定,同时也要由人类对自然的关系来决定,就是自然不是单独孤立地存在的自然而是与人类发生关系的自然的时候,要看人类对自然作用的程度变化自然的程度来决定其力量的大小和其发展程度。

  不用说这样的自然力不是单纯的固有的自然力,而是在人类推动助长下的自然力,不能纯粹地表现其自身的力量,但是由人类对于自然的作用变化的程度却能表示自然力的发展测定经济的发展程度。

  我们从这种观点来看自然力在中国各种产业中的作用的时候,我们在广泛的中国土地之中可以看见有狩猎牧畜农耕制造等导的产业部门。这些产业之中,狩猎牧畜主要地存在于西藏青海新疆蒙古一带,其不能占主要的地位是不用说,就是加工自然的制造工业也只在近海大都市和内地大都市之中或者有相当程度的发展或只保持其萌芽的形态,也并不能占主要的地位,而在全国产业之中占得优越地位的是比较多依赖自然的生产力的农业。

  这就是说,中国的产业发展固然已经有资本主义的加工工业的存在而在全国产业中主要地依然停在多依赖固有的自然的农业阶级〔段〕,自然的生产力在社会的生产力中占着比较重要地位的正是中国产业发展落后的根本条件之一。

  第二,我们再来看中国社会的生产力一部分的劳动力怎样。劳动力是获得一切自然的资料和加工制造一切物质之根本条件,是社会的生产力中之最大生产力。不用说,我们想获得和制造一切物质的生活资料,需要劳动力的支出,必须使劳动力变成流动状态的劳动,而劳动却必须以劳动力的存在为前提。

  我们从这方面来看中国社会的生产力观察中国经济的发展的时候,最先我们可以看见在从事于狩猎牧畜农耕手工业新式工业等等的劳动人口之中,农业方面的劳动人口占全国人口中的最大多数,有全人口之百分之八十。

  农业劳动怎样地进行呢?其劳动力怎样地发挥出来呢?这不用说在现在中国多数农业之中,都是取单纯的协力的方式,至于复杂的协力也不过低级的分工而已。

  当然,在现在的中国新式产业已经存在,已经有从事这方面的劳动人口和复杂的协力——分工。但是现在中国新式产业工人将帝国主义在华所经营的产业和中国民族产业合算起来,不达二百万人,最大的估计也不过二百数十万人。这二百万人或二百数十万人之中一部才为中国民族产业所用的工人。这是测量中国新式产业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数字,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

  第三我们再来看中国社会的生产力一部分的劳动手段怎样。人类劳动的特征,在于使用其自己劳动产物的劳动手段而向劳动对象施一定的作用。劳动手段不只是在生产上演着重大的角色,并且为生产力发展的最良测度器。

  我们从这一方面来看中国社会的生产力和中国经济的时候,我们可以看见在狩猎牧畜农耕手工业和新式工业等等产业之中,有单纯的复杂的,粗制的精良的,旧式的新式的种种劳动手段,因为农业在产业中占主要的地位而农业用工具器具也成为一般的广泛的使用的东西。

  现在中国产业所用的劳动手段,从其种类看来可以大别为工具和机械二类。这二者之中不用说生产力较小的工具最为一般地广泛地使用,至于生产力较大的机械的使用还不能占着主要的势力,是依然居于次要的地位,固然中国海关每年有机械的进口,而其多数均为帝国主义在华产业所用,中国民族产业所用不过其中之一小部分而已。

  我们在上面所述,生产力的三个要素虽然是分离个别的叙述,而事实上三个要素自然力劳动力和劳动手段其间有密切不可分离的关联,形成一个社会的生产力,在中国社会中演其应演的角色,并且这三个要素还不过是主要的要素,并不能包括全部生产力中一切成分自不待言。


  其次,我们再来看由社会的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关系。不用说,社会的生产力不单是决定生产关系并且决定生产方式。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其间有密切的联系,既然均为一定社会的生产力所决定,因此我们在这里要看的是兼此二者。

  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为获得或生产其物质的生活资料而结成的方式,人类开始其生产时在生产上必定有一定方式的结合,同时开始生产时不单需要人和人为生产而形成的结合并且这种结合必须和生产对象有一定方式的结合——这人和人与人和物所结成的方式就是生产方式。

  一定的生产方式,一方面为一定发展程度的社会的生产力所决定,同时又随着社会的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而变动发展,即有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同时有与此相适应而被其规定的生产方式,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同是也形成与此相适应的高级的生产方式。

  在原始共同团体的时代,有当时极其低微的社会的生产力,同时就有与此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即在人和人结成团体一人用原始的工具生产所得仅仅足以维持个人生活的状态之下,其生产无论如何不得不取团体生产的生产方式。

  社会的生产力发展,个人生产所得不仅供给个人的生活并且足以维持一个人以上的时候,在生产上就形成不同的人与不同的人所结合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经过古代和中古时代变迁达到近代,就成为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总之生产方式共有以下数阶段的变迁:

  1.原始共同团体的生产方式。
  2.古代社会的生产方式。
  3.中古封建的生产方式。
  4.近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第二、生产关系简单说来,就是人与人为生产而结合的关系。人类自原始时代以来并不是孤立地单独地存在,而是结成社会的团体的形式在其下经营其生活,因而人类社会生活中基础生活的经济生活也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即在一定生产关系之下进行。

  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一样,一方面由一定社会的生产力所决定,同时随着社会的生产力的变动发展而变迁发展,即有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同时就有一定的生产关系,有较高级的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同时就有与此相适应的一定的生产关系。

  就历史上看来:在原始共同团体时代极其低微的社会的生产力之下,形成平等人与平等人在生产所结成的生产关系,降至私有财产和分工存在的社会的时候,最初的古代社会是主人和奴隶,贵族和平民所结成的生产关系,中古社会是领主和农奴,师傅和徒弟所结成的生产关系,近代社会是资本家和劳动者所结成的生产关系。

  总括起来,自古以来,社会的生产关系共有下列数种的变迁:

  1.原始共同团体的生产关系。
  2.古代社会的生产关系。
  3.中古封建的生产关系。
  4.近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我们在这里已经大约知道: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是什么并且生产关系生产方式与生产力的关系如何。但是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固然有适应的关系,其间形成不可分离的统一体,而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并不是经常不断地始终保持着适应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一定限度的时候,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却由助长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而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阻碍。关于这一点,我们有注意的必要。

  其次,我们还要注意,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虽然有种种〔历〕史的变迁发展,但决不是旧的方式和关系完全崩坏无遗而全部由新的方式和关系来代替,新的方式和关系代替旧的以前,必须先有其萌芽形态存在于旧的要素以内,待至其成长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代替旧的,而取支配的地位。同时,一定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代替了旧的要素以后,旧的要素也并不是即时就完全消灭,而在新的方式与关系支配之下依然维持其残余形态,并且在现在支配的要素之下更孕育新的要素的萌芽。

  简言之,我们观察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时候,可以看见在一定支配的生产关系之下,有被支配的旧的关系残迹与新的关系萌芽杂然并存形成支配的生产关系与被支配的生产关系之复杂错综的关系。生产关系如此,生产方式也同样地并不能居于例外,在一定社会形态之下也是种种新的与旧的同时并存。


  现在我们从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上来观察中国经济,看中国经济究竟有几种构成要素,究竟带有怎样的性质。

  存在我们面前成为我们观察分柝〔析〕对象的,是中国的整个经济。整个的中国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世界的经济的现阶段,构成世界经济的一个部分,形成世界经济联络之一环。

  再进一步看,在整个世界分裂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对立的现在,中国经济形成资本主义统治下的一个部分,就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统治了资本主义世界内的经济,而中国经济是站在被统治地位的一个经济。

  现在我们先从中国内部的经济来看,共有下列数种主要的要素:

  1.原始家长制的自给自足经济(自己生产的牧畜和农机等)。
  2.小规模的单纯商品经济(农民的谷物育品的生产,农业副业的商品生产,手工业的商品生产等)。
  3.私资本主义经济(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密切结合的低级资本主义经济,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为基础的较高级的资本主义经济)。
  4.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国家经营的矿山,工场,铁路和其他的交通机关)。
  5.新兴经济的萌芽。

  这五种经济之中,原始家长制的自给自足经济是原始时代以来的遗物,虽然在现在已经多少地变化了其旧有的形态,而在中国经济发展现阶段中只是保持其残骸形成着萎缩的形态,其次新兴经济现在还不过一个萌芽形态,有待将来的发展;这二者在中国经济各种要素之中,都不能占着优势。

  其次,小规模的单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怎样呢?这资本主义的成分,不用说包括有私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的要素。我们,要是不使用放大镜去观察而是就其实际的状况去看的时候,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在五种要素之中,是依然不能居于优势的地位。

  为甚么呢?因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是存在于中国,并且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但是,其存在和发展是在一定经济支配势力下的存在和发展,其发展在现在有其阻碍束缚的外壳,在其未能脱破其发展束缚的外壳以前,是不能在中国经济各种要素中占得优越的地位。

  在现在我们所要叙述的范围内说来,资本主义以前的,尤其是封建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存在,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物,在这些旧式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仍有束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力量的时候,就在中国经济的各种成份中占得优越的地位。不用说,资本主义的成份和封建的成份比较起来,前者从来是次第成长发展(虽然其成长发展要经过许多迂回曲折,艰难崎岖的道程)的成份,后者是不断走向没落的成份,但是,资本主义的成份的成长,在现在是依然受旧封建的成份的束缚,其成长之量的增加并未能达到引起质的变化,压倒封建的成份获得优势的程度。

  我们在这里和严灵峰等有对立不同的见解,同时可以看见他们对于中国经济认识的错误。严灵峰虽然知道要由生产方式来观察中国经济,列举了中国经济四种要素,(忽视了第五种新兴经济)。但他在中国经济第三种要素中包括了中国和外国的资本主义,混同了支配的生产方式与被支配的生产方式,支配的生产关系与被支配的生产关系之区别,表示他对于经济理解之幼稚。

  其次任曙在他的著作中也犯了严重的错误。

  第一,他以中国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问题的中心问题的中心,表示他根本地不理解经济,不知道根本地要从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来观察,而却只在交换上着眼。

  第二,他也和严灵峰一样,不理解支配的生产关系与被支配的生产关系的区别,将中外资本主义认为是无差别的统一物,他只知道中外资本主义的共通性而忽视了其间的差别性,他只单纯地知道物的统一而不知统一中的对立和差别。


  我们在上说,中国封建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在中国各种要素中占着优势,这是甚么意思呢?这就是说中国经济的封建性,封建的关系在中国社会基础上占着优越的地位,形成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所谓中国经济的封建性,并不是说封建时代前期纯封建关系的特征,而是说封建时代后期尤其是没落期的特征,严密说来便是半封建性。

  那末中国经济的半封建性怎样呢?

  第一,我们先能看见单纯商品经济的存在和其发展。单纯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以前的商品经济形态。这种商品经济的存在,表示着交换经济的相当程度的发展,交换早已不取物物交换的方式而取商品与货币和货币与商品的交换方式,因此商品经济的存在,同时就是货币经济的存在。

  我们在中国广泛地可以看见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存在,同时在这二者基础之上,更可以看见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存在。这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是前资本主义的资本存在方式,这种资本的存在不用说是中国经济前资本主义落后性的一个主要特征。

  现在就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形看来,如前所述,农民的谷物商品生产,农业副业的商品经济,手工业的商品经济等等单纯商品生产形态的存在和其发展,必然地要引起商品交换的频繁,要引起介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中间媒介单纯商品交换而获得商业利润的商业资本的活动。

  同时,因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引起货币经济的活动货币的需要同时就有货币的供给,这货币的供给是以获利的形式供给,所以货币经济的活动必然地要引起高利贷资本的活动。

  总之,中国单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现在,单纯商品生产者的农民与手工业者,因为交换和货币的供给都要与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发生密切关系成为剥削的对象。

  此外我们要特别注意的,就是中国农民的剥削者,不只是商业资本家和高利贷资本家,还有与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密切联系直接剥削农民的地主。地主对于农民的关系,是地主以其所有的土地贷于农民供其使用耕种,按照一定期间一定大小的面积由农民获得一定的地租。

  这地租不用说,是农民要由使用耕种租来的土地所得的结果去纳付,不管他是较幼稚的谷物形态,或者较进步的货币形态,都是农民剩余劳动形成的,甚至于在一定条件之下是再加一部必要劳动而形成的。并且这地租以外,农民对于地主还要负担无偿的劳动,片面赠送和其地〔他〕的担负。

  这都是中国经济发展到封建社会的阶段次第向崩坏的经济特征。也同时是中国经济带有半封建性的一个特征。关于这一点我们在这里又可以看见严灵峰任曙等对于中国经济认识的错误,就是他们在中外资本主义统一或混合的根本观点之下,以为资本主义经济支配了中国经济而封建关系成为残余或残余底残余已无支配中国经济的力量,他们的主要论证就在于用商品经济的发展来证明封建关系的无力。

  但是,商品经济有单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二种形态,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入中国固然占着优胜的势力,而那只是表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的侵略,破壤〔坏〕中国旧经济的一种力量,决不能表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中国都市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农业生产的商品生产化,主要地也绝不是资本主义的商品而只是单纯商品。严任二位先生以为商品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表示了他们不理解经济学A,B,C.


  我们在上节观察了中国经济封建性,这不过中国经济重要的一面,此外还有其他重要的一面,我们更有认识的必要,就是中国经济在国际资本主义支配下的一面。

  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联环的一环,严密地说来,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联环的一环。在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中占支配地位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而中国经济却是被支配的经济之一个形态。

  所以,就世界经济上看来,中国经济是在国际资本主义支配下的一个经济,是在国际金融资本支配下的一个经济,同时也是各国帝国主义支配下的一个经济。

  在国际资本主义发展到最高阶级〔段〕形〈成〉金融资本支配经济帝国主义支配经济的现在,其被支配一部份的中国经济当然是其支配剥削的对象带有半殖民地性的特征。

  国际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开始于商品生产,商品生产开始以后就需要交换,需要对外输出,中国就是国际资本主义大量生产的商品之销售地。

  其次,国际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的继续和进行,不只是需要销售市场,并且还需要原料,尤其是廉价的原料,就这一点说,中国就是国际资本主义所需要的原料的供给地。并且,国际资本主义随着其大量生产的进行,大量剩余价值的实现,形成巨额资本的蓄积,引起由利润和利息率的低下。资本为获得较高率的利润和利息,需要投资地,中国正是其资本的投资地。照这看来,国际资本主义下的中国经济,在经济上是以其大量廉价的商品和巨额纯利的资本,用这二者的手段使中国经济在其支配之下而任其左右。

  不用说,国际资本主义有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以其巨额的资本,精巧的技术,优良的机械,熟练的劳动生产出精良廉价的商品输入到中国的时候,中国的旧式生产方式在技术的精巧上劳动的熟练上,劳动手段的优良上不能与之对抗是不用说,就是新生产方式的中国资本主义的生产在上述各点上也不能与之竞争不得不居劣败的地位。尤其是,在现在国际资本主义的活动以资本输出为主要的特征,资本对中国输出的结果,不只是主要的交通机关,金融机关和主要的工业商业矿业等等归其掌握,并且支配了主要的种植场大地庄等等。

  所以,在这种形势之下,中国经济的特征不得不形成半殖民地的经济,中国经济的前途不得不走向半殖民地化的道路。再单就中国的资本看来,中国资本也没有独立存在和发展的前途,不得不居于外国资本附庸之下。

  同时,国际资本主义的商品对于中国的继续不断的输入,使中国商业资本一部分成为国际金融资本在中国实现其利润或额外的一种工具,并且中国商品的输出一部分需要中国商业资本的直接媒介,因此地又成为供给国际资本主义原料和食料的一种工具,中国的高利贷资本因为和外国资本的关系也成为国际金融资本剥削中国工农之间接的手段。

  并且,在国际资本主义的侵略之下,不只是中国的民族工业不能得到独立的存在,就是旧式生产方式的农业和手工业也不断的衰微而日益走向崩坏的道路。这中国民族工业的独立存在困难和旧生产业的崩坏,一面固然是国际资本主义侵略的结果,同时又形成扩大国际资本主义支配中国经济势力的条件。这是现在中国经济的重要特征。


  我们在以上数节观察中国经济,认识了其封建性的两个特征。这两个特征是重要的特征,我们观察中国经济想认识其特性对于这两面,两个重要特征非认识不可。

  我们观察中国现在的经济,如果只认识其一面规定为半封建性或半殖民地性的时候,固然是重要的规定,但是并不是充分的规定,因为我们只观察了重要的一面,我们想要对于中国经济得到具体的理解,必须把握这两个性质。

  当然我们对于中国经济的这样规定,并不是想把中国经济的观察只限于静的分柝〔析〕,也并不是想把这两个特征当作孤立隔离的特征去看待。我们在前面已经说,中国的半封建经济是不断走向崩坏的道路,其半殖民地化是不断加强的表现。前者的崩坏和后者的加强,固然由种种的条件而促成,而其间有交互作用的关系存在,是确实的事实。国际间和中国内部各种要素交互作用的合成果,促成了中国经济的变动。在这变动过程中我们可以看见国际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经济的侵略日益加紧,中国经济的旧半封建的要素日益崩壤〔坏〕,新的资本主义要素成长困难而日益走向半殖民地的道路。

(录自《读者月刊》第1期,1931年7月出版)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