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为苏俄而战的中国志愿军》(1961年)

北高加索革命战斗中的中国赤卫军战士

И·И·波尼亚托夫斯基


  〔说明〕见《卡巴尔丁斯克科学研究所学术杂志》,第11卷,纳里契克,1957年,第397页-405页。


  国际支队,在北高加索劳动人民为建立苏维埃政权而英勇斗争史上,曾写下许多光辉的篇章。这些支队中许多战士们,在斯达弗罗波里、卡巴尔德、北奥塞梯各地,与白卫军及外国干涉军战斗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苏联劳动人民心中珍藏着对这些内战英雄们的闪光的怀念。

  据达曼斯克军中的维塞尔科夫团一位老红军战士A·M·杰尔卡索夫证实说,1918年间,俄罗斯和乌克兰工人、库班和捷尔斯克农民,以及哥萨克人、彻尔开期人、巴尔达人、匈牙利人、塞尔维亚人、中国人等,均曾在达曼斯克军的战士队伍中并肩作战。1918年11月间,维塞尔科夫团的战士们——中国的机关枪手和匈牙利射击手参加了解放纳里契克的战斗,击溃了达乌托柯夫-谢连布里亚柯夫白卫军匪帮。他们还防守着捷尔斯克一线免遭邓尼金大帮匪徒的侵袭。同时还在莫兹多克地区的艰苦战斗中掩护第11军撤退到阿斯特拉罕。

  苏联人民永远不会忘记1918年-1919年期间,在捷连克红军旗帜下作过战的弗拉季卡夫卡兹中国支队红军战士们的英名。

  据李群东(现已退休,住在纳里契克市)、卡尔沙诺夫(现已退休,住在奥尔忠尼启则市)、杨新祥(他已于1952年在奥尔忠尼启则市逝世)以及其他参加过国内战争的战士们的回忆,1918年春天,弗拉季卡夫卡兹成立了中国赤卫军支队,计有100名战士。谢·米·基洛夫亲自参加。李群东说:“我和我的伙伴们流亡到俄国,为的是摆脱贫困与饥饿。我们那个破旧的茅棚坐落在满洲一个荒村的边缘。我想起我们全家那种悲惨生活,我把那间茅棚叫作‘血泪之家’。我们连小米也吃不饱。为了免得饿死,我们曾去给地主做过苦工,所有的土地全归他们所有。我们也曾到城里找活干,但是很少有人能够找得到工作……”

  “1916年,在帝国主义战争最激烈期间,我随着一万两千名招募来的中国穷人到俄国来了。我们在离彼得格勒不远的伐木场做工。我们是寻求幸福生活的,可是我们在服苦役——在沙皇俄国跟在中国一样,也都是吸血鬼资本家的天下。在林场干活可够苦啦!每天要干15个钟头,睡在潮湿的窑洞里,又挤又脏,可是我们的劳动报酬少得可怜,勉强混碗饭而已。所以当俄国工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以后,我们(中国无产者们)就在俄国工人阶级领导下奋起捍卫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彼得格勒曾成立‘中国工人革命联合会’。这个联合会在中国侨民中间做了大量政治工作,有许多中国人志愿投效赤卫军。革命事变使我到达弗拉季卡夫卡兹(现在的奥尔忠尼启则市——本文作者注),当时当地成立了一个中国赤卫军独立支队。我在这个支队里当了一名普通战士……”(摘自李群东的发言)。

  中国侨民由格罗兹诺依和纳里契克来到弗拉季卡夫卡兹,响应苏联杰尔斯克共和国人民委员会的号召,就奋起捍卫革命运动。他们除了长满茧皮的双手和对剥削者的仇恨心而外一无所有。

  谢·米·基洛夫在为欢送支队上前线时所召开的群众大会上授予中国战士们一面红旗并对他们作了热诚的讲话,他在讲话中着重指出,中国赤卫军战士们在为俄国革命胜利而战斗的同时,也是为被压迫的中国争取自由而战斗。他还说,俄国工人们向中国人民伸出兄弟般的援手的时刻来到了,中国人民必定要把骑在他们刚健的肩头上的压迫者们立刻驱赶下来。

  支队长共产党员包清山代表战士们做出庄严的誓言:“革命的俄国已经成为我们第二故乡,我们宣誓要作革命俄国的忠诚战士和革命小兵。”

  中国赤卫军战士们忠心耿耿实践了这项誓言。

  中国志愿军战士们起初学会了瞄准射击,掌握了军事上战术原理,他们保卫车站和银行。每一个战士都发给步枪和军装。支队长包清山年纪虽然很轻(当时他还不到30岁),他却是一位优秀的组织者,战士们都很敬爱他。革命以前他曾在俄国和英国船上当过海员,到处漂泊。他精通几种外语,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人。他体格匀称,总是一身整洁,穿一件皮上装,谢·米·基洛夫送给他那支毛瑟枪和一只黑色海泡石烟斗他永不离身。包清山空闲的时候在支队里举行座谈会,谈论政治问题,书写革命标语。

  这个支队驻扎在城市中心一所校舍里,驻地环境保持整洁,足资楷模。

  在节日里,赤卫军战士们举办临时音乐会,歌唱他们祖国的歌曲,吹奏芦笛,擂鼓跳舞,玩把戏比赛。谢·米·基洛夫经常去访问中国赤卫军战士,他们亲热地称呼他的小名“我们的基拉”。中国战士们的活跃精神、朴素作风和亲切态度,以及他们志愿参加跟革命的敌人进行斗争,这不但博得俄国赤卫军战士们,而且也博得城市居民们对他们表示尊敬。

  1918年夏天,对于年轻的杰尔斯克共和国来说,严峻考验的日子来到了。山区和哥萨克资产阶级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在杰连克发动反革命暴动,企图夺回已丧失的政权。7月间毕捷拉霍夫将军部白卫军匪帮占领了莫兹多克、纳里契克和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枢纽-普罗赫拉德诺依车站。特命俄国南方政治委员格·康·奥尔忠尼启则统帅革命部队。格·康·奥尔忠尼启则命令发给中国支队轻机关枪作为装备。来自阿斯特拉罕和里海其他各口岸的中国渔民补充了中国支队的员额。为了威慑反革命分子,军用列车满载中国赤卫军战士在铁路上不断巡逻。这种军事行动收到了成效:高加索和哥萨克各村镇普遍流传一种说法,即“列宁从莫斯科派遣了一个红色中国师到杰连克来了”。

  苏联杰连克人民委员会的军队巩固了自己的后方以后就去反击毕捷拉霍夫匪帮,这支军队包括有工人义勇队、奥塞丁和卡巴尔达骑兵支队,以及中国赤卫军战士。在普罗赫拉德诺依近郊发生了激战。波涛汹涌的马尔卡河阻碍红军向前推进,要强渡这条大河看来是非常困难的。司令部发出命令要占领铁路桥梁。

  中国侦察队(其中包括李群东)夜间携带机关枪和手榴弹爬在圆木上渡过了惊涛骇浪的大河。侦察部队的夜袭使得白匪惊慌失措。工人义勇队乘岗哨慌乱之际冲过了桥梁,消灭了护桥匪军。红军第二天在装甲列车支援下一鼓而占领了普罗赫拉德诺依。但是白匪从莫兹多克调来大批援军而且转入反攻。

  红军突围并开始边打仗边向弗拉季卡夫卡兹撤退。在保卫格·康·奥尔忠尼启则司令部所在地阿斯杰米罗伏村(现名阿克巴什村)时,卡巴尔达骑兵和中国赤卫军战士们誓死坚守。只有接到谢尔戈·奥尔忠尼启则命令时他们才肯撤到新阵地。这场战斗以后,阿斯杰米罗伏村的老乡们把已牺牲的烈士们葬入公墓,其中就有中国战士。阿斯杰米罗伏村的居民纳乌普·凯连法夫和他的儿子卡穆布拉特两人从白匪魔掌中抢救出一位负伤的中国战士。

  K·H·凯连法夫(现任卡巴尔丁斯克科学研究所所长)谈到这件事情时就这样说:

  “打了一仗以后,第二天当白匪从我们村里逃走时,我跟父亲出去割草。我们经过山谷时看见小河边有一个人,光脚板,军服上血迹斑斑。他两腿交叉坐着一动也不动,像是昏迷过去了。我们喊了他一声,他抖动了一下,勉勉强强抬起头来。他那副高颧骨的黄面孔上一双乌黑的充满痛苦的眼睛神经质地放出光彩来。

  “这个人俄国话说得不大好。我们弄明白了,他是中国支队一位战士,被俘以后逃了出来,看样子他是躲在田里的。父亲给他包扎好伤口,给他吃了点东西,用毛毡斗篷把他包起来送到萨曼库里森林里。后来我才知道,游击队集中在森林里,父亲把这个中国战士交到游击队可靠的人手里。我没有再看见过他,但是他那副血肉模糊的面孔和那双充满痛苦的眼睛,直到现在我还不能忘怀……”

  白卫军仗着人数和装备上的优势向弗拉季卡夫卡兹逃窜。红军战士们枪支不足,子弹用完了。

  格·康·奥尔忠尼启则发出号召:“革命面临危机!全力支前!”没有子弹,就用刺刀冲杀敌人,手握短剑作战。但是力量毕竟悬殊。白匪突破防线并于8月5日闯进了弗拉季卡夫卡兹城,发生了巷战。赤卫军凭着散居民房和大型建筑物进行战斗。

  弗拉季卡夫卡兹8月事变参与者们指出,中国赤卫军战士们在巷战中表现出他们是真正的英雄。他们夜间深入白卫军占领的街道并向匪军投掷手榴弹。他们在防御阵地上接近敌人只有十来步,而且他们爱惜每一颗子弹,几乎是近身直射。退却时把本军伤亡同志带走,这是用革命纪律团结起来的这支小小中国支队的一条纪律。

  有一天,工人义勇队(其中有许多伤员)在车站地区陷入敌人包围圈。中国赤卫军战士连忙赶到,用刺刀冲杀白军,排除敌人的封锁,把负伤的同志们背了出来,其中有一个俄国青年工人阿列克谢依·别连津(现已退休,住在奥尔忠尼启则市)。在巷战最激烈的时刻,刘法来领导的一小队中国战士携带机关枪占领住中央广场上一所大楼。他们在大楼上升起一面红旗,红旗作为革命的战无不胜的象征,傲然飘扬在这座被围城市的上空。英雄们忍住饥渴,顶住白卫军长期的围困,牵制敌人兵力。

  经过11天战斗,白卫军丢下数百具尸首逃出了弗拉季卡夫卡兹城,死尸中发现有英国军官。

  格·康·奥尔忠尼启则曾向中国支队表示感谢,因为他们英勇保卫了这座城市。

  1918年9月,革命军(其中包括中国支队)开始向格罗兹内依前线进军。

  保卫格罗兹内依的残酷厮杀延续了三个多月。

  中国赤卫军战士们在这松什河两岸表现出他们是英勇的军人。

  中国支队在沙马什舍村附近的战斗中用刺刀冲锋击退敌人并迫使敌军一个步兵营逃窜,红骑兵冲入这个缺口。

  战士杨兴祥在前线一个战区里建立了功勋。当时需要消灭敌人装甲汽车。杨兴祥没有手榴弹来炸毁这部笨重的家伙以及消灭装在车上的机关枪。当这部曾杀害过不少红军战士的装甲汽车到达杨兴祥的战壕附近时,他猛然一跳就跳到装甲汽车的踏板上,用步枪打弯竖起的机关枪的枪身。那支步枪弄得七零八落。歪七斜八的机关枪无声无息了,这部装甲汽车和车上的敌人全被俘获。

  战士李群东在格罗兹内依近郊战斗中也表现很不错。他和他的三个同志在侦察时被白卫军捉住并且关进地牢里。李群东被打得遍体鳞伤,受尽了折磨,他从地牢的通风口爬了出来并且连夜归队。一队勇士去搭救那批被俘的同志。侦察人员和李群东当天夜里一齐潜入村镇,消灭了哨兵,救出被俘的同志们,带回许多战利品步枪等等。由于李群东被俘后勇敢逃回,队长包清山把自己的烟斗送给了李群东。经过百多天战斗以后,白匪和外国侵略军于11月12日放弃了格罗兹内依。纳里契克和莫兹多克不久都解放了,山区白卫军溃散,向里海逃窜。

  1918年12月间,在格·康·奥尔忠尼启则领导下在弗拉季卡夫卡兹举行杰连克第五次人民代表大会。大会的代表中就有英勇的中国赤卫军支队队长包清山。

  1919年初,邓尼金和外国侵略军的反革命部队曾入侵杰连克。革命部队在敌人猛攻下撤退到阿斯特拉罕,中国支队少数几个幸存的战士也随军撤退。他们并没有放下武器,仍旧是忠心耿耿为革命服役。他们为保卫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历了漫长的艰苦的战争道路。

  李群东在捷尔伏内依第7骑兵师的队伍里经历了战斗的途程。杨新祥在杰连克打过游击,炸毁过白匪后方军械库和司令部。而当白卫军和外国侵略军被驱逐出国境以后,中国赤卫军战士们参加了苏联人民和平的创造性的劳动。

  在那经济困难的艰苦的年代里,李群东参加了顿巴斯矿井恢复工作。1929年他加入苏联国籍并参加了苏联共产党,他在退休以前不久还在纳里契克一家机器制造厂工作。赤卫军老战士杨新祥及其他一些中国支队的战士们仍侨居在苏俄。

  有几个战士回到了中国并参加了伟大的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