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威廉·福斯特
->
《世界工会运动史纲》(1956)
第二十章 在1905年俄国革命中的工会
↘
列宁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原则
↘
列宁的新型玫党
↘
列宁和工会
↘
1905年革命的进程
↘
工会的作用
↘
革命的后果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第一场大规模的帝国主义战争。帝俄和日本帝国像豺狼一样互相争夺软弱无力的中国的领土。但是,正当它们彼此厮杀的时候,俄国的工人和农民自己也参加了这个斗争,把这场战争变为旨在推翻沙皇资本主义的内战。
在比较具体地说明这种情况以前,必须指出在这以前的几年中在俄国工人运动中一直发生着的巨大变化。这些发展,就像以后的几年和几十年所表明的,不仅对俄国是极其重要的,对整个世界也是这样。这是在列宁领导下,布尔什维克主义或者后来称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结晶。斯大林后来称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1]
列宁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原则
在本世纪开始的时候,小资产阶级和第二国际的工会官僚分子深受伯恩斯坦修正主义(见第十四章)毒素的影响。他们为资本主义的长时期高涨的虚幻繁荣所迷惑,越来越断定马克思主义是过时了;断定马克思的经济学是陈旧的;断定他的阶级斗争原则不再适用,认为工人要指望获得解放并不是用革命来铲除资本主义,而是逐渐把资本主义变为社会主义。他们思想上为帝国主义所腐化。
这种修正主义的机会主义观点就像它深入其他各国的工人运动一样,也深入了俄国的工人运动,它采取了特殊的形式以适应俄国的情况。反对这种修正主义的杰出战士是列宁。列宁在1870年4月22日生于俄国西姆比尔斯克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杰出地驳斥了修正主义者的整个机会主义的分析和修正主义的纲领,以无可争辩的证据表明马克思的革命原则和纲领在帝国主义时期的正确性。列宁在1902年写了他的著名的小册子“怎么办?”这是他论述这个基本理论的早期著作之一。党内革命派和修正主义派的第一次根本冲突是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伦敦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发生的,这个党的成立大会是在1898年3月举行的。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二次代表大会由于俄国的恐怖情况而不得不在国外举行。在这次会议上,列宁的拥护者一般是占多数的。
[2]
党内两派一致认为俄国这时是处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夕,但是它们在对工人阶级在这种局势中的作用的看法上有根本的分歧。简单说,孟什维克认为资产阶级不可避免地一定要领导这个革命,工人应当支持这个领导,农民基本上是反革命的力量,社会主义问题必须推到极为遥远的将来,要随着资本主义和工人运动在俄国的逐渐发展,通过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来达到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列宁主义者,其中有年轻的约瑟夫·斯大林,认为资产阶级会同沙皇地主妥协而出卖革命,因此,工人必须同农民联盟,为争取革命领导权而斗争,他们应该为建立工农政府(专政)而斗争,他们总的目的必须是使资产阶级革命发展为无产阶级革命。事实证明,即将到来的1905年革命为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的完全相反的理论提供了一次严格的考验。
列宁的新型玫党
党内争论的基本方面之一是工人应当建立什么样的政党的问题。孟什维克像他们在其他国家的政治弟兄一样,并且根据他们认为工人阶级应当从属于资产阶级的这种机会主义观点,主张建立一个广泛的、无定形的、组织涣散的党,在这样一个党中,真正的纪律和坚强的领导既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这样一个符合沙皇政权的严格限制的党,将使得工人根本不可能在革命中争夺资产阶级的政治领导权。
同这个小资产阶级型的党完全相反,列宁建议成立一个强大的、组织严密的、有纪律的、以民主集中制原则为基础的党。他坚持主张党员不应当像机会主义者所希望的那样仅仅是党的运动的支持者,而应当缴纳党费,出席党的会议,参加党的斗争并且遵守党的纪律。这个党自然必须是地下组织,因为沙皇的专制政权用判处长期徒刑的办法残酷镇压了企图组成真正的工人阶级组织(不论是政治的还是产业的)的一切尝试。
列宁清楚地了解,虽然党内关于党的形式的争论看来只是一个组织问题,但是它实际上反映了党内两派的极深的政治分歧。孟什维克的机会主义政治纲领使得他们必须成立他们建议成立的那种松弛的、无定形的党,而布尔什维克的革命纲领要求建立列宁的“新型政党”。在这场历史性的斗争中,托洛茨基站在孟什维克一边,俄国的先驱马克思主义领袖普列汉诺夫最后也是这样。
列宁和工会
在19世纪末,在沙皇政权的严酷镇压下,在俄国并没有工会。
[3]
但是,罢工早在19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在19世纪90年代,罢工的规模开始大了起来。1896年5月,在圣彼得堡发生了4万名纺织工人反对14和15小时工作日的总罢工;1902年3月,在顿河岸上的罗斯托夫发生了当地的铁路工人总罢工;1903年春天,俄国南部的石油工人举行了广泛的罢工;在1904年春天,在敖德萨发生一次总罢工。
[4]
所有这些斗争都被残酷地镇压了,许多工人被屠杀。在本世纪初,俄国没有公开的工会。工人只有少数地下工会和若干福利会。在1905年革命爆发时才有了公开的工会。但是,工会运动早就“风行了”,这一方面是因为工业发展了,另一方面是因为工人阶级发展了,因此,在20世纪最初几年里,政府作了一种颇为奇怪的努力来阻止和破坏这种它非常害怕的、新出现的工人运动——这就是成立由警察直接控制的“工会”。这些就是所谓的祖巴托夫组织,是以莫斯科秘密警察头子、它们的建立者命名的。但是它们失败了,主要是由于革命工人渗入了这些组织。
在这以前,在19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了一个新的劳工集团“经济派”。毫无疑问,在雇主的直接影响下(因为他们有许多人最后跟反动的立宪民主党人联合在一起了),经济派主张建立大体是效法龚泼斯型式的“单纯的”工会。他们想要把工人的斗争局限在经济方面,让资产阶级掌握政治领导权。他们还努力把工会运动局限在沙皇政权的严格的法律范围以内。
经济派在政治上是后来的孟什维克派的先驱,他们有许多事情跟后者基本上是共同的。列宁立即毅然谴责他们。他斥责这个运动,说:它“就是背叛马克思主义,就是否认工人阶级需要有独立的政党;就是企图把工人阶级变为资产阶级的政治附庸。”
[5]
列宁在同经济派和孟什维克进行的论战中,为工会运动建立了深刻的理论,在组织上、策略上和理论上奠定了帝国主义时期的工会运动的基础。他特别在他的“怎么办?”这本小册子中这样做了。马克思和列宁是最伟大的工会运动理论家。马克思在这个问题上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成立宣言”和“价值、价格和利润”中作出的;而列宁的主要的工会理论是在他的“怎么办?”、“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提出的。
列宁同机会主义者的龚泼斯式的反政治态度进行了斗争。他就说明工会的政治行动是绝对必要的。此外,他证明首先需要的是包罗一切的政治行动——包括像争取工人的经济要求的斗争,反对专制的斗争,民族问题,劳工立法以及革命本身等等问题——而不是经济派和他们的同胞兄弟孟什维克的狭隘的工资—工时政策。
列宁还斥责了关于工会对党采取中立态度的这种机会主义理论。德国和其他地方的修正主义的工会领袖就是根据这种理论来建立起他们自己的狭隘的官僚机构,作为同党的领导相抗衡的力量。相反,列宁主张劳工运动团结,主张各部分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最密切的合作。关于工会,他的原则是:不是直接属于党,也不是对党采取中立态度。工会和党应当共同进行反对专制的斗争。列宁清楚地在理论上确立了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的领导权。
列宁同样攻击了在经济派和孟什维克当中普遍存在的关于运动和思想的自发性这种实用主义观点。他主张工会有健全的组织、集中的领导和自觉的理论等原则。在工会组织问题上,他详细地叙述了当时在沙皇恐怖统治下唯一可能的工会组织形式——组织涣散的、然而是坚定的地下工会运动。列宁说:“假使我们想有广泛的工人组织,同时又不愿意遭到大规模的破坏,不愿意使宪兵开心,那么我们就应当设法使这些组织完全不具有什么确定的形式。”
[6]
他指出,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作正式的报告、举行群众大会等等根本是不可能的。列宁巧妙地把工人阶级的合法活动和非法活动结合起来。当然,布尔什维克从一开始时起就赞同产业工会运动的原则。俄国工会就是根据上述的列宁主义的总方针建立起来的,它们在1905年的革命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列宁特别攻击了经济派严重低估理论作用的态度,攻击了他们的这种机会主义论点:工人将随着在阶级斗争中前进,将会找到必要的指导原则。这就是龚泼斯的那种机会主义论点在俄国的表现。龚泼斯从不厌倦吹嘘说,他和他的合作者天天都实际地工作下去,而根本用不着什么全面的劳工理论。列宁反驳了这种资产阶级机会主义思想,他指出,不论是为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进行当前的日常斗争,还是为了进行消灭资本主义和建立社会主义的最后斗争,都绝对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也就不可能有革命的运动。”
[7]
在这些历史性争论中,列宁在回答经济派对“知识分子的干涉”所进行的龚泼斯式的攻击时,为革命知识分子在劳工运动中的作用作了他的有名的辩护。他说:“各国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即必须结成工会,必须同厂主斗争,必须向政府争取颁布工人所需要的某些法令等等的信念。而社会主义学说则是由有产阶级中学识丰富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历史和经济的理论中成长起来的。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按他们的社会地位来说,也曾经是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8]
1905年革命的进程
1904年2月8日,日本对旅顺口的俄国舰队进行了破坏性的偷袭,于是日俄战争就开始了。在以后18个月中的情况是,俄国接连遭到惨败,在1905年8月23日,日本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担任主席的和会上剥夺了俄国保有的旅顺口、南库页岛、它在朝鲜的势力范围和整个南满。一只帝国主义狼从另一只帝国主义狼的嘴里把捕食物夺走了。
陷于半饥饿状态的、遭到残酷剥削和野蛮的暴政统治的俄国群众,从一开始就反对沙皇的帝国主义战争。他们丝毫不想为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当炮灰。正在酝酿中的革命风暴的第一个重要信号是1904年12月巴库石油工人的胜利的大罢工。在1905年1月22日“流血星期日”,当14万名工人在圣彼得堡冬宫前面举行和平示威时,有一千工人遭到残酷的屠杀,二千名工人受伤,这就为日益炽烈的火焰浇上了油。愤怒的浪潮席卷了俄国。在圣彼得堡的战斗的五金工人领导下,全国工人开始罢工。罢工的浪潮是普遍的,而且具有革命性质。单在一月份就大约有45万人罢工。列宁说,在1905年,罢工总人数为280万,比工厂工人总数多一倍。
[9]
广大农民群众也开始采取行动,二千个田庄被焚,土地被重新分配。各地的学生也参加了这个运动,人民开始在大城市建立苏维埃。波兰民族运动也爆发了起义。
俄国工人要求八小时工作制,废除沙皇政府,召开制宪会议。他们的革命压力如此强大,以致沙皇在1905年8月19日成立了一个反动的杜马。但是革命继续发展,工人们拒绝为这种伎俩所欺骗。12月在莫斯科发动了武装起义,整个运动达到了高潮。沙皇军队虽然在各个地方表现了动摇态度,却开枪镇压了这次莫斯科起义,由于恐怖行动日益增多,革命开始平息下来。
正像列宁所说的,1905年的革命是更为巨大的、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的1917年革命的“演习”。1905年的斗争反映了列宁在革命以前的几年中一直在发展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理论的和策略的观点。工人为争取资产阶级革命领导权而斗争;他们建立了同农民的伟大战斗同盟;他们的直接目的是要建立无产阶级和农民的民主专政。概括地说,这就是使伟大的1917年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列宁主义的总纲领。如果说革命没有在1905年取得胜利,这主要是因为工人阶级还没有在政治上很好地发展起来和组织起来,因为广大农民群众还没有充分成熟到足以采取革命行动,以及因为采取反革命政策的孟什维克仍在工人阶级的队伍中占有极其坚强的据点。
工会的作用
克鲁克称1904—1905年的革命罢工运动是“世界所曾发生过的最大的群众罢工”
[10]
,这个运动是由列宁和社会民主工党直接领导的。在某些城市,年轻的苏维埃是直接的领导者,而一般地说,粗具规模的工会运动是这次广泛斗争中的基本组织力量。莫斯科苏维埃号召进行了12月7日的总罢工,这次罢工变成武装起义。
[11]
罗佐夫斯基说,“发起小组、委员会、罢工委员会、工会、工人代表委员会到处成立起来。”
[12]
它们全都参加发展了这个伟大罢工运动。由于工人的革命精神和高度自发性,党和工会没有进行多少组织工作就发展了规模广泛的罢工。
尽管当时仍存在着恐怖统治,工人开始公开组织工会。据罗佐夫斯基说,首先组织起来的是莫斯科印刷工人。不久,其他行业——成衣匠、皮革工人、制鞋工人等等也组织起来。广泛的罢工运动的骨干力量铁路工人、五金工人和纺织工人们也开始组织起来。罗佐夫斯基说,在1905年底,“在俄国的各个大城市都有工会组织起来”。这些城市有许多还有中央劳工理事会。这是在沙皇政权下的情况,当时,根据1874年的法律,罢工是一种犯罪行动,对这种罪行可以褫夺公权并没收财产,以及流放到西伯利亚。
1905年9月,在莫斯科举行了俄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工会会议。罗佐夫斯基说,出席会议的有莫斯科的26个工会和劳工小组的代表和其他城市的10个工会的代表。工人福利会也被允许参加会议,但是少数由警察控制的工会则不准参加。1906年2月,在胜利的沙皇统治下日益加强的恐怖行动中举行了第二次全国工会会议。马奎恩德说,到1907年,“工会数目有了惊人的增加,共650个,会员总数是25万人,其中三分之一强是五金业和纺织业的工人”。
[13]
工会是在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存在的,警察随时都会把它们查封,把它们的领袖逮捕起来。1907年,这样专断地查封和解散工会的事件共有104起。
革命的后果
1905年的俄国革命在全世界的工人和被压迫的人民中发生了远大的影响。我们已经谈到,它是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亚洲中的一支伟大鼓舞力量。它大大刺激了波斯、土耳其、埃及、中国、印度其他各个受压迫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它还鼓励了这些国家的刚开始的工会运动。
这次革命还大大鼓动了欧洲和美洲的劳工运动。觉醒的俄国无产阶级和农民对妄自尊大的沙皇的有力打击振奋了和鼓舞了各地的工人。这次革命也是当时在第二国际的组织中冲突得越来越厉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修正主义理论的试验场。这次革命的许多教训之一是关于群众政治罢工的教训,我们在下面一章中将会看到,这种罢工已经成为这个国际的生命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了。
关于俄国工会在革命失败后的艰苦年代中的情况,据罗佐夫斯基说,它们受到警察的猛烈镇压,是在“悲惨情况下生存的”。革命的失败也是工会的失败。但是到1910年,工会运动复活,并且活跃起来。
[14]
俄国工人阶级在伟大的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英明的政治领导下迅速从它在革命中的严重失败恢复过来。到1912年,工人们事实上再度进军,为1917年11月的基本革命胜利奋斗前进。但是工人们还不能够重建公开的工会运动。罗佐夫斯基说,当1917年革命开始时,俄国只有三个工会,会员约1500人。
[15]
[1]
“斯大林全集”,第十卷,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86页。
[2]
因此有了“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名称,前者是由俄文中的“多数”一词而来,后者是由俄文中的“少数”一词而来。
[3]
阿罗佐夫斯基:“俄国革命中工会的作用”,第7页。
[4]
罗莎·卢森堡:“群众性芝工”,第16——17页,莱比锡,1919。
[5]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29页。
[6]
“列宁全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428页。
[7]
“列宁全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36页。
[8]
同上书,第343——343页。
[9]
“列宁全集”,第二十三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45页。
[10]
克鲁克:“总罢工”,第171页。
[11]
“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1955年1月28日。
[12]
罗佐夫斯基:“苏联的工会”,第9页。
[13]
马奎恩德等著:“四大洲的有组织的工人”,第289页。
[14]
潘克拉托娃:“苏联工会运动史”,载“苏联报刊时论文摘”,1955年5月18日。
[15]
罗佐夫斯基:“俄国革命中工会的作用”,第8页。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