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王凡西
论“总书记”(致唐宝林信)
王凡西
1995年1月
〔录入者按〕原标题为“王凡西论‘总书记’ ”,标题为编者所加;原文有一些零星漏字错字,我将明显能确定的补上了。
〔编者按〕《中国托派史》出版后,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侨居英国的王凡西老人在读了其中1935年底托派推举外国人格拉斯任中国托派中央书记兼司库的评论后致信作者,介绍了国际共运中两种“总书记”制度,很有价值。
一般人对于共产党的书记制,有一个普遍的然而是错误的看法。依照这个看法。共产党的组织基本上是由各级的书记掌权的,而最高权力则握在中央委员会的总书记手中。这看法又以为这个制度是真正列宁主义的,它根据布尔什维克的组织原则,是历来如此的。其实这个看法非常错误,也不符合历史事实,是纯粹为斯大林的反动服务的。这种大权独揽的总书记制度,完全是苏联“热月反动”造成的结果,同时也是完成这个反动的原因之一。
“火星报”仿佛只有编辑委员会,没有主席或者书记。当时事实上的“书记”是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她的工作是完全技术性的:保管文件和记录,以及和国内同志通信、联络等。俄国社民党分裂成多、少数派后,列宁是多数派的领袖,但他从来不曾用过书记的名义。十月革命前后,布尔什维克派由斯维特洛夫充当书记,他主要管的是党内的组织事务,特别是调动同志工作等等,干的也完全是技术性的事。斯维特洛夫这个书记受到列宁以及所有革命者的赞赏和拥护,因为他能为党的每一政策找到最适当的人去执行;同时能为每一同志找到他最能发挥其长才的工作。这是了不起的才干,但不是决策性的,而是“技术性”的。列宁和托洛茨基曾经特别推重他的这种书记才干,他们认为十月革命成功,特别是内战胜利,和斯维特洛夫这个出色书记的贡献分不开(参阅列宁全集第24卷68-72页)。
不幸这个最理想的书记死得太早,死于1919年,年仅34岁。在1921年召开的第十次俄共党大会上,季诺维也夫别有用心地(主要是为了反对托洛茨基)提议斯大林当书记。大会通过了这个提议,这就种下了祸根。当列宁身体健康,能亲自处理党和政府重大问题时,斯大林这个新书记也还是技术性的。但当列宁的病日益严重,日益不能理事,以至完全离开领导地位后,斯大林便乘机把这个技术性的书记职务日益政治化,日益跋扈,日益利用他的组织权力来培植私党,打击异已。结果迫使列宁忍无可忍,宣布断绝他和斯大林的一切关系,并在“遗嘱”中要求把这个“不忠实的”、“只能煮辛辣味”的斯大林从书记地位换下来。可惜,列宁不久便死了。此后,斯大林如何利用这个总书记地位来完成他的“热月反动”,不必在此细述了。共产国际属下的各国共产党都采取“总书记”制,那是因为各国共产党的真正建立是在1922年之后,俄共已经有一位总书记,这个总书记又已逐渐取得苏共内部与共产国际的操纵力量,可以按照自己的方法来塑造各国共产党了。
这个由总书记专权的党制,究竟给各国共产党带来了多少坏处,这里不谈。我想提出的只是这个制度决非布尔什维克的传统,绝非列宁主义的,而完全是斯大林造成的,是十足斯大林主义的。
要反对斯大林主义,首先当然要反对政治上的斯大林主义,但同样重要的要反对组织上的斯大林主义;而要反对斯大林的组织路线,其中重要的一项,我们首先要反对大权独揽的总书记制度,实行真正的集体领导,把中央书记(以及各级书记)的工作范围限于技术性方面。
1995年1月
《陈独秀研究动态》第五期 1995年7月
感谢 骨质增生的GM 录入及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