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王独清
中国近代文化运动史的考察
——在大夏大学的讲演
王独清
(1934年4月29日)
〔说明〕本文最初刊载于1934年4月29日《时事新报》。经作者修订后收入于《独清三种》,上海长安出版部1934年出版。
今天讲的中国近代文化运动史的考察,不过要预先声明,在这有限的时间中,只能作一个简单的叙述,诸君若能把我所讲的当作一个Outline而再进一步去研究,那我便算是达到了目的了。
中国近代文化运动,可分为两个大的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由“戊戌变政”到“五四运动”:第二个时期底开幕便是一九二八年创造社文化运动。
先说第一个时期。
这个初听去似乎很奇怪,好像不应该把“戊戌变政”和“五四运动”连在一起。但是若果一考察它们底内容便可以知道这种说法是非常正确的。因为:“戊戌变政”和“五四运动”同是资产阶级底自由运动,“戊戌变政”是一个序幕而“五四运动”恰是它底最后的合奏。
“戊戌变政”底形式是代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利益。那时正是在一八九四到九五年中日战争失败的以后,便是中国形成了国际帝国主义底附属殖民地的以后,这必然地中国社会各阶级是要起来作反抗的运动的。康有为、谭嗣同等一般人便跳出来担负了这个使命。这次变法在当时确是一种进步的运动,它推动中国走向新的生产形式,新的政治制度,新的资本主义的文化。康有为在他底“百日执政”的命令中间很明白地讲到自由主义运动的任务。他再三地声明应当发展农业,农业便是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他底意思,是要使商品化的农业转变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法。所以我们可以说,像这种代表中国工业发展利益的自由主义者底民族主义思想,一点不含糊地是现代中国资产阶级底前代祖宗。
不消说康有为等底民族主义和当时反动的清庭官僚们底“排外”不同,但是因为要对于当时反动者底政纲(恢复古代底旧制度)抵抗,故开始先为古书的解释而斗争:这般改良主义者遂创设了自己底一种新的孔教。他们要在孔子底学说裹面去找寻各种教条给中世纪所认为合理的保守性加以猛烈的攻击。但是因为仅仅守着改良主义的圈子,根本便不敢放弃古书,只是给资产阶级底自由主义的主张硬戴上孔教的幌子。这个运动于是便从政治上的改革到了思想学术上的改革。这就是,由政治经济的斗争扩大到意识的斗争。这儿底意义是:虽然尽管不能脱离所谓“孔教”的范围,但是因为西洋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输入,遂使孔教起了分化,在当时便是所谓康有为等底改革派和张之洞等底护教派了。这个,的确是资产阶级思想运动的序幕。
因为有了这种资产阶级思想运动的序幕,便总有了立宪派与革命派的辩论。这种辩论的结果是使得内地底商业资产阶级和智识阶级有了“权利收回”运动。这就是说,在这种辩论之下,民众知道了无论怎样是要先求民族底自由。当时底“保路会”,以及山西河南煤矿收回运动、安徽铜官山矿废约运动、东三省主权收回运动等等,便都是民众对帝国主义反抗的表示。不成问题,康有为一般人虽然是资产阶级思想运动的祖宗,但是他们借仗于清庭,借仗于旧礼教,使他们本身犯着许多矛盾,当然和直接革命的集团是对抗着的。不过“权利收回运动”却是愈使革命一天一天地形成,于是,辛亥革命便突然地爆发了。
戊戌变政就这样终于失败,康有为是沉到反动的阵营中去了。但是,戊戌变政本身却总算是把资产阶级底行政纲领给画出了一个轮廓,使中国底封建文化起了一次动摇。民族解放的潮流就这样通过了“义和团”的事件一直到辛亥革命,算把这一序幕底效果推到了一个顶点。
辛亥革命这一伟大的事变,我们在这儿不能作详细的检讨,但是我们可以指出:这一事变失败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忘却了贯彻地去反对帝国主义底侵略,其次是忽略了民众的政治宣传。戊戌变政只知道倚赖清庭,这自然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可是辛亥革命矫正这一错误而只知道单调的排满,结果却也是一样,对于民众,戊戌变政不消说是没有作宣传的工夫,而辛亥革命却也是因为只知道专做军事行动,忽略了宣传这一最有力量的工作。当时幼稚的资产阶级不但不能根本推翻封建贵族底统治,反使得自己本身底势力几乎被封建势力所扑灭,戊戌变政的序幕底效果到这儿便算是告了一个结束。
这样,所以经过了八年,才又发生了“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开始于北京学生团三千余人反对巴黎和约签字,火烧了曹汝霖底住宅,痛殴了章宗祥。以后是扩大到商人罢市,工人罢工,全国一致地声讨卖国贼,一致地排斥日货。这才算是真正的市民起来反抗帝国主义。于是,便跟着起了大规模的文化运动。
这次的文化运动才是戊戌变政后更进一步的运动了。它是彻底把旧思想与以打击,要建起完全进步的资产阶级的文化基础。当时运动中心的杂志《新青年》很明显地便提出了“民主”(所谓“德先生”)与“科学”(所谓“赛先生”)两种口号,首先把孔孟学说根本推翻,其次又改革了文字的工具,这个运动底意义便是完成戊戌变政没有完成的一切任务。在这个运动以后,跟着便是欧美各种哲学思想的输入,所谓国故的整理,科学人生观的论战,文学的新的创作……结果是资产阶级底思想在中国社会获得了领导的地位,再下去,便是资产阶级获得了政权。
所以,戊戌变政是资产阶级思想运动的序幕,而五四运动便是一个合奏,一个承继序幕而来的交响曲。
不过,这儿却有一个问题,便是五四运动既是资产阶级文化运动的大规模的运动,为甚么这运动中的主要份子后来却有一部分走到新兴阶级底队伍中去了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这样:在中国这样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的国家,资本主义逼来的时候已经是它在西欧登峰造极的以后,这就是说。它一来到了中国,便把它底“儿子”同时也带来了。这个“儿子”是一个“叛逆”的“儿子”,在用斗争的鼙鼓震撼着所有不愿退守的社会集团。在中国首倡资产阶级文化运动的前进份子,也便是因为受了这位“儿子”底震撼,所以刚造成了自己要造的房子,却又即刻回过头想把这所房子推倒。这样,便产生了一九二五年到二七年的革命。
一个空前的浪潮是很快地过去了。人人都知道这个浪潮所遗留下的痕迹是一个悲惨的失败。这必然地要产生对于过去失败原因检讨的工作的。不过这工作的第一步却又是须得要探求所有的基本理论,于是,文学,艺术,都非给一个全部批判不可。这结果便又产生了另一种新的文化运动。
这个新的文化运动便是一九二八年创造社底文化运动。
创造社本是五四运动后产生的文学团体,它过去的功绩是给中国倡导了“Sturm und Drang”,是资产阶级兴起期的浪漫主义的一个主要的先锋。它底活动大约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完全代表资产阶级的文艺运动,结束于“五卅”事件的前夜;第二时期是转变为小资产阶级的倾向,结束于革命涂炭的以后;第三时期——这便是现在所说的一九二八年底文化运动的时期了。它是代表了另一种社会领向,算是给中国近代第二种文化运动演了一出Proletariat。
为甚么创造社竟能这样不停止在它原来的阶级上呢?这问题的解答也就是上面所说过的理由,由于资本主义来光顾我们的时候太晚了。这个向前滚动的文学团体在担负了它最后的使命以后,它所做出的一切活动想来大家都是明了的,现在也必再多加说明。不过有一点却是应该特别提出:它这次活动的极终目的本应该是从全部批判中所提出的方法对于现实有一个积极的分析。对于过去有一个切实的检讨,然后再建起实践的指导理论。但是它却没有做到这层便遭了封闭,而接着便是革命阵营中的分裂在中国也具体化了起来,于是,从事这一运动的份子便牺牲的牺牲,分化的分化,运动便突然地中止了。(请参观《独清文艺论集》中《创造社——我和它的始终与它底总账》一文)
是的,这又是一个序幕。“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个序幕是不是将来还有它底交响曲呢?是不是会像“戊戌变政”一样,也有“五四运动”那样的一个合奏呢?我不在这儿预言,这个Sphinx底谜还是请诸君自己去猜罢。雪莱说得好:“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诸君!请想想这句诗中所含的意思对不对?
我现在把我所讲的画出个图表如下:
感谢 先知在1917 收集、录入及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