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美〕威廉·韩丁《深翻——中国一个村庄的继续革命纪实》(1983)
第八部 全面内战
……
双方立即无条件停止武斗,解散各种形式,各种名称的专业武斗队,撤除一切武斗据点,上交一切武器装备。……中央相信,山西两派群众都是要革命的。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布告
一九六九年七月二十三
七十一 山西晋东南——玉米、煤炭、钢铁之乡
李英奎是山西晋东南军分区的副司令和参谋长。他给我们的印象是:他是一位足智多谋、野心勃勃、夸夸其谈,诡计多端而又富有魅力的军官,这几种特征他兼容并蓄,值得研究。
在军队系统,山西省组成一个军区,晋东南地区则是个军分区。李英奎负责晋东南地区军分区司令部的工作,这是他的军职,他还担任行政职务,担任晋东南地区革委副主任,党内职务是地委副书记。这些部门的最高职位由武天明司令担任。一个人同时担任这么的职务,是文化革命期间普遍实行的一种新制度的一部分,叫做一元化领导,也即统一领导。各级主要党内官员根据职务高低,都分别担任次要的行政职务,下自乡村小队,大队,上至中央各部门都是如此,几乎概莫能外。最大的例外当然在最高层,毛担任党的主席,却没有担任国家主席职务。毛一旦主导策划推翻了刘少奇,他既不自己担任此职,也不允许其他任何人担任,中央委员会取消了这个职位。
李英奎司令有副广东人的矮小身材,小小脑袋,干瘪的脸庞歪向一侧,他嘴的右侧突出而下坠,从而使得他的右眼永远斜视着。这究竟是受伤的结果,还是天生的缺陷,我不清楚,但是给所有见过他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的脸令人难以忘却。当他情绪好的时候,开口哈哈大笑时,这张严重扭曲的脸宛如做恶作剧的调皮鬼的面容,另一方面当李英奎态度严肃或勃然大怒时,他那扭歪的相貌呈现出一付凶相,与其说是顽皮淘气,倒不如说凶狠可恶。你可在他轻松愉快的外表之下,感觉到某种冷酷无情丑恶阴险的特征。一九七一年他和我们在一起时,他几乎总是设法保持友好愉快的姿态,显得彬彬有礼,从容沉着,才华横溢,智慧过人。
他生性才思敏捷,口若悬河,他讲起话来比大多数中国人都快,当然也比大多数北方人都快。他从不会发现自己无话可说,即使有的话也很少见。他喜欢讲故事,常常讲一些幽默离奇的故事,他滔滔不绝的讲话,对那些习惯北京话的人来说,就象是严重歪曲了的中国普通话,简直难以听懂。
李英奎地方口音浓重的故事,在晋东南广为流传。我们听说,有一次,他给部队讲江西苏维埃时期王明、博古所犯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时,听众以为他在讲白菜萝卜。又有一次他让人“坚决深入抓”,人们听成“拿针直接扎”。
然而,李英奎机警敏捷,把弱点变成了长处,充分利用了南方沿海地区方言的特性。为了和在北京的同事通电话,而不被任何人监听,他找到两位福建籍战士,把一名派到首都,一名留在长治,当他们互相通电话时,线路上其他任何人都不可能听懂,好象用密码通话一样。
一九七七年,我听说李英奎的心情并不总是轻松愉快的,他的故事也并不总是幽默风趣。本地区接替他职务的人说,他的脾气臭名远扬,诅咒、臭骂、谴责,使得他的工作人员时时胆战心惊、忐忑不安。
尽管李英奎副司令在晋东南来说是个外人,但是,一说到这个地区,他总有一种自豪感,而且对本地区也了如指掌。他喜欢背诵毛关于在那里进行的内战的描述;说:“上党区四处环山,就象一个浴盆一样,在这个盆里有鱼有肉,阎锡山派了十三个师去抢。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这一回我们‘对’了,‘争’了,而且‘对’得很好,‘争’得很好。”
李司令还喜欢列举某些基本事实和数据来总结他所负责的地区的特征:
“晋东南地区,”李说,“是由叫做‘上党’的高原组成的,四面环山——东有太行山,西北有太岳山,西南有中条山。高大的山脉和构成山脉的峻峭的丘岭,占了全区二万三千五百平方公里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五,其余部分是山谷地带,只有小部分的谷地,如张庄周围古老的湖盆是平坦的。”
上党高原海拨790多米,与其相连的山脉高达1830米,这些山脉之后,沁源县境内的华波山高达2438米。三条河流把这座高原裁为三截,沁河和丹河两条河流较小,向南流入河南省,而大浊漳河却向东注入河北省,并在那儿与清漳河汇合,最后又与卫河汇合,构成了天津附近的大运河。浊漳河的南部支流向北,流径长治崦注入漳泽水库,为张庄村提供了灌溉用水。
晋东南地区的气候相对温和,但是也十分干燥。每年一百五十多天的无霜期,有利于农业生产,但是,580毫米的平均降雨量也限制了植物生长。大部分降雨集中在七月和八月。当这些月份不能提供其定额雨量时,甚至水库都会干涸,因而导致庄稼歉收。
一九七一年,本地人口三百七十三万,其中农民三百五十万,分别在二万二千七百个生产队居住和劳动,组成了四千九百六十五个大队,三百四十一个公社。他们耕种着772万亩土地,分别种植玉米、小麦、谷子、高粱、棉花、大麻和党参。这就相当于每人平均二亩土地, 但是,除了自己食用外,还得为二十三万城市居民提供粮食。土改后二十几年,集体化十五年,他们成功地使粮食产量翻了番,但由于人口也几乎翻了一番,所以人均粮食水平仍然和过去相差无几。
然而,二十五年后的工业成就,给人的印象就要深刻得多了。晋东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包括煤、铁、硫、铜、镁和铝。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七零年期间,吸引了国家大量的投资,开采矿物的价值和生产的商品是原来的十倍。仅煤矿就有五百六十四座,大部分都是新开采的。这个地区的工业生产总值达到六亿一千六百六十六万元。
李司令夸耀这个地区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南呈大队领导李秉壁有机械天才的声誉。一九五四年,他用两匹大骡子换回了一台被烧毁的福特牌拖拉机,用毛驴从河北拉回家,然后修理好用木炭作动力进行使用。这台拖拉机是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一九四六年运送到中国的。一九七一年,他又重新改装,用汽油作燃料。六十年代,李秉壁购买了足够的中国制造的新式拖拉机,来耕种他大队大部分土地。他不顾男人至上的旧思想,让年龄还不满十八岁的姑娘们驾驶十二台手扶拖拉机,分配他们往地里拉运东西。在大队开办的铸造机械厂,男女青年们浇铸拖拉机引擎部件,生产车床和钻孔机,在附近销路很好。一组农民在野地里用电动压缩机制砖。
南呈还有无寄生虫猪,大洋马,为造肥而饲养的一栏栏家畜;粮食由集体贮藏,而不是家户贮藏。有大队中学;一周一次免费洗澡,一月一次免费理发。他们为此而感到自豪。另外, 大队领导李秉壁每天清晨四点起床,开着卡车去一个地方煤矿为全大队家户拉煤,家户只付煤款不付运费。显然,南呈有些方面可以比大寨还好。
东四义大队走得是完全不同的道路,它专门从事中草药种植,公共卫生事业和全面卫生保健事业。那里的公社社员,在特设的园田里种植栽培草药,并适时采集野生草药,在漫长的冬季,为北京加工草药。他们配备了一个医疗所,并为它供应各种中草药,他们用石块铺了大街,在流经他们村口的混浊的河上筑坝拦水,并沿着这样形成的蓄水池修筑起石墙,看上去宛如北京颐和园的湖水一般,他们把村外的砖窑,改建成一个生产氮肥的塔形建筑物。
晋城县大阳大队专门从事生铁冶炼。那里的山坡上矿井到处星罗棋布,农民矿工用手推车、毛驴车,或者小型铁矿车沿着窄轨道,把矿石运到乡村高炉,大队社员们居住在悬崖峭壁之下,拥挤在一起的一组组石块修造的房子里。悬崖之颠,一座千年古庙俯视全村;点缀在石屋之间的座座高炉,昼夜不停地喷吐出缕缕浓烟,从古庙的前方掠过,腐蚀性的物质渗入庙宇的栋梁桁条和复杂精制的雕刻品之中,把它们熏得漆黑。
大阳的高炉显示出三种技术水平:大队一级水平,社员们是在黄土中挖矿井,安装着冷气鼓风机,每天每座矿井生产一吨半生铁,尽管生铁是脆性物质,不适于制造机器,但是,仍然可以浇铸成饭锅以及其它家用器具;公社一级水平的高炉,是由技术人员和工人用砖坯砌成的大型锥形熔炉,装有热风鼓风机,每天可生产六吨灰口铁;县级炼铁工人毫不示弱,他们建起了两座钢塔,如果无法与古庙比美的话,却是可与其试比高低了,这两座高炉每天可生产四十吨灰口铁。
大阳农民冶炼当地铁矿搞副业,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早在大跃进提倡到处兴建土高炉之前,他们就建起了自己的高炉,这就是为什么,其它地方农民废弃大跃进时期的高炉好长时间之后,大阳农民仍然坚持冶炼生铁不止。大阳有六百人长年从事炼铁事业,他们在庙东挖铁矿,庙西采煤,在其中间的古庙附近冶炼生铁。每年大阳的十五座高炉可生产二万吨铁。
晋城县煤、铁资源丰富,专门大办各种小工业。县工业展览馆展示了数百种地方产品,显示出他们从制造化肥到理发剪刀的一切物品的各种土办法。晋城县的一个人发明了一种矿车自动卸货设备,这种设备能使车底盘脱离满载矿石的漏斗车,在一一卸货后再将矿车联接起来。许多其它发明物的模型陈列满了整个大展厅,既有独创性又很有实用价值。
李英奎副司令使我们相信,社会主义改造远远不是强迫在全区搞千篇一律,这种改造已经释放出巨大的潜能和创造性。山西晋东南人,多才多艺,才智深广,不能不给所有的来访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当李司令和地市其他领导干部接着谈论文化大革命时,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当地的人才、活力和创造性,也使派性斗争加深、扩大、发展和复杂化了,其程度之深是自公元前几百年的战国以来,在这些山脉中发生的任何派系斗争都无法比拟的。
我们的问题集中到了关键的一九六七年。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