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托派少数派刊物《新旗》 -> 1946年第16期 相关链接:王凡西
「五四」「五卅」结合起来
作者:凤冈〔王凡西〕 来源:《新旗》1946年第16期
今年的「五四」过得相当热闹,尤其在北平上海,各学校各文化团体都有了纪念。旧的口号联系着新的运动,青年人表现了新的生气,闷死人的局面逼着他们走上战斗的路。
青年人自己喊着,中年与老年的过来人也这样说着:新的「五四」在来了!
对的,它在来;好的,我们欢迎它来。
不过我们必须马上指出,正在来的不会是「五四」的重演,而将是「五四」与「五卅」的结合。
「五四」,在中国历史上写下来是作为一个「民主」与「科学」的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是中国的「启蒙运动」,总之,它是一次充分表示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运动,它是几乎纯粹以小资产阶级为主力的。
六年以后有了「五卅」,这运动中仍然有着广大学生的参加;但主力已经不再是学生,而是新兴的与更坚实的无产阶级了。战斗的口号也不再是「民主」与「科学」而是「反帝」与「生活」了,罢工的狂潮掩盖了学生们的罢课呼号。
「五卅」给中国直接引入了一个革命时代,这革命本可以完成「五四」与「五卅」所提出的任务的;但因为史大林一系的破产领导,群众的流血换得了资产阶级反革命的凯旋。因此,不但没有打倒帝国主义的压迫与保证中国工农大众的生活,而且连民主与科学的实现都变成泡影了。
因此中国还有新「五四」的客观需要。
但是历史是能重演而不能重演的。中国新「五四」与新「五卅」之间不但不会有六年距离,甚至连任何时距也不会有哩。今后,如果不是以工人阶级为主力资格踏进政治舞台,则学生的嚷嚷终于不过是嚷嚷而已,连旧「五四」的规模都不会有的。
前进与清醒的学生领袖必须正视着这一点。
新的「五四」不能与新的「五卅」分开,前者只能因后者之到来而到来。为要促成新的「五卅」,预备做新「五四」运动主力的学生们,必须将自己的全部心力从「文艺」的狭隘的圈子中跳出来,跑向工人,接近他们,唤呼他们,同时向他们学习,同他们锻炼,共同奋斗,以便大踏步走向社会主义性的大革命。
中国现在正走向一个新的「五卅」,仅仅在这中间包含着新的「五四」。
学生应该和工人首先携起手来!
感谢 雪球 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