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托派少数派刊物《新旗》 -> 1946年第11期
党化教育(读者论坛)
作者:大化 来源:《新旗》1946年第11期
李星按:本文堪称是对1927年以来国民党官方教育政策的全面控诉。粗略说来,有以下几点:
通过国家教育体系,训练当局需要的奴才,“历任教育部长总是反动意识最坚定的人”;大办培训班,训练具体领域的速成干部,比如配合清缴苏区的“特种教育人才”;通过学生贷款资格审查,控制学生思想;打击私立学校;赋予“职业学生”、“军迷学生”以特权,让这群人压制多数学生,“特务分子在学校中的最利害的几样手段是暗杀,绑票和突击搜查”;垄断教科书的出版发行……
阶级社会的国民教育,从来都是国家塑造、控制、摧残青年思想的重镇,国民党也许不懂如何搞工业化,如何卫生防疫,但对于思想控制,它的专家很多,水平很高,很长时间里,在相当部分学生当中,效果不错。
实行了将近二十年的党化教育,分析起来约有如下特点:
(一)对官公立学校实行官僚的把持,对私立学校极力设法限制。(二)束缚学生思想,实行军事管理,严禁学生干预校务及作政治活动。(三)在学生中广泛施行特务制度,以抑压学生的反抗。(四)统制教科书,统制报纸和一般出版物,以完成其全盘党化工作。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教育当然只有越来越糟,不但大批的青年失学无处可以读书,就是有机会读书的少数分子,也多半被教育成飞扬跋扈的自尊主义者,或自私自利的夤缘主义者,只知有己,不知有人,只知结党营私,升官发财,不知人在社会中应对社会尽何种义务。于是中国国民知识愈来愈低,国民道德愈来愈坏。
现在当权的政党,对于知识分子的作用,是看得清楚的。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笼络读书人的方法是科举制度。现在科举制度形式上虽不复存在,实质上却并没有废止。除了有裙带关系或党棍可以当作例外不说,一切都要讲究形式上的资格资历。于是大多数的人必然被这资格资历牢束得死死的,无所施其伎俩。
历任教育部长总是反动意识最坚定的人,总是与党务有关系的人,政府虽把从老百姓身上搜刮得来的钱尽量用来作军费剿共,对于教育经费简直不放在心上,可是对于特种教育经费却毫不吝啬。政治学校,军事学校,各种训练班,不但经费充足,而且学生的生活费也往往由公家负担(实际上是老百姓负担)。这批人训练出来十有八九是压迫老百姓,欺侮老百姓的恶棍,然而他们的教育费却正是老百姓担负的。
在抗战期间,政府为妨止知识青年走向陕北或停留沦陷区,也用了种种手段。其中之一就是开办若干免费学校和设立学生贷金。免费学校和学生贷金自身本是无可非议的。可是政府开办免费学校和设立学生贷金的目的和办法却是必须指摘的。流亡或贫苦知识青年如果要想入免费学校或获得贷金,首先就必须经过国民党的考核,入学后也必须不断受国民党当局的监督,万一被当局认为有「不良」倾向,则学籍或贷金马上就有被取消的危险。国民党利用这种方法来统制学生,收得了颇大的效果。学生和社会一般人士没有看清这一点,往往会感激政府,尤其在停战后政府宣布学生贷金一律无须偿还,大大博得了一般人的赞叹。其实国民党这种形式上的宽大正包含着相反的内容。它以老百姓的负担为自己造就大批「人才」之后,还乐得再卖个假人情,这就是放弃学生贷金收回权的实际情形。(当然法币价值的低落也使收回贷金失去了意义)
比较抗战时期的免费学校更明显的例子,是政府为苏北流亡青年开办十三所(?)免费中学的计划。全国千千万万的失学学生都不在政府思虑之中,独独为一部分流亡的苏北青年一计划就是十三所免费中学,这还不足以看出政府的真意所在吗?不过后来国军在苏北得着军事胜利,为这苏北流亡青年办的免费中学也再未听人谈起,实际办了几所,就非笔者所知了。
除开特种学校不必谈,即以普通学校而论,凡是官公立的学校,主持人可以由政府当局委派的,莫不在国民党把持之下。试问全国的官公立学校尚有几所不是由党棍或忠实于国民党的人来主持的呢?党棍或腐化的官僚来接办学校为学生所挡驾的时候,有的是军警和流氓来为他们保镖。在北洋政府时代,当局压迫学生运动,最多不过是调动军警而已。今日的国民党在压迫学生和一般民众运动的方法上,的确比北洋政府更利害得不知多少倍。它除了派军警正面镇压之外,平时就收买并豢养大批流氓,打手和败类的学生,从侧面来破坏一切反抗运动。凡是对国民党当局表示不满的,无例外的都先给你戴上「为奸党利用」的帽子。这样,国民党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党棍进了学校,首先是大批更换教职员,大批布置私人。拿最近的例子来说,如南京中央大学复员后就大批更换教授,暨南大学校长新上任之初,即裁撤旧教授达四分之三之多。这两个例子是因为被辞退的教授揭发,引起了相当的波潮,一般人才会晓得,其实有类似情形而未经人揭发的大学中学乃至小学还不知有多少。
私立学校,因为校长不归政府当局委派,在统制上当然要比官公立学校难一点。正因为这个原故,所以在目前学校荒非常严重的时候,国民党却对私立学校规定种种苛刻限制,阻止私立学校的设立。宁可让大批儿童,青年失学,堕落在无知的深渊里,却不让人民自由设立学校。新办学校,首先立案就是一道难关。有一样不合乎当局规定的,莫想能得到立案的许可,甚至条件俱备,如果没有与党国有关系的人从中疏通,仍是立不成案。上海一所小学校,甚至要有一千万元的现款存在银行里作基金才有立案的资格。照这样,就是有热心教育的人,如果没有那么多钱,学校当然是办不成,无怪中国的教育不会发达了。还有一层,纵令办学的人有一千万元的现款,在目前法币继续贬值的情况下,谁又愿拿去存在银行里让银行老板坐享贬值的利益呢?
前些时候,报上载了一个消息,说武进自停战后,新立学校如竹筒似的丛生,目前中等学校共达十六所之多。一个普通的县份能有这么多的学校虽令人有若干奇异,可是这些学校能够成立,能够存在,当然证明它有客观上的需要。国民党对于这些学校不加扶助,反而藉口为防止「滥立」要加以取缔,这岂不是丧心病狂。
国民党统制私立学校的另一方法是限制学费额,使学校在经济上无法维持。对于把教育当作生意做的学店加以取缔当然是合乎道理的。但是政府限制学费额的目的当然并不在此。我们试看政府限制学费额有时限制得过低,使办学的人必须准备大量基金以资补贴才能办学。他们简直希望私立学校的学费能低得和官立学校一样。但是官立学校是有由老百姓负担的捐税来作补助的呀!在表面上国民党政府限制学费额好像是为的减轻学生负担,其实,官立学校既不足,而又把私立学校的学费限制在不合理的低度以下,不外就是摧残教育自身。
束缚学生思想的办法,也是无所不用其极。官公立学校的人事权整个操纵在政府当局的手里,要束缚学生思想当然容易。就是私立学校,束缚的方法也非常之多。首先教育当局可以来一套狗屁的规定,如一切学校必须有党义,必须做纪念周,必须受军事训练,说到蒋总裁必须立正……等等。这样,学校中的青年国民早已不是自由的中国国民,而变成了国民党一党的党民。
单有这些规定,国民党还不放心,国民党还可以直接派人到一切学校。首先是党义教员和军训教官必须分别经党部检定和政府派遣。这样由政府当局派到各学校的党义教员和军训教官往往实际上形成「太上校长」。他们不仅是教教党义或教教军事知识了事,而是对任何校务都可以干涉。纵令有少数学校当局心里不赞成国民党的这一套,但是在这个局面下,谁还敢不听他们的指挥。如果你敢违抗「圣旨」的话,立刻给你颜色看看!
除派人之外,还有抽调训练的办法。所谓抽调训练,无非就是利用假期依次把中小学各科教员召集去受党国当局的指示。指示他们如何管束学生,如何制造党民而已。担任训练的人往往知识经验还赶不上被训练的人,所以这一办法收效并不甚大,最近似乎已经不大实行了。
上面已经把管束学生的布置说了个大概,其次该说管束的方法了。首先在大多数的学校都实行着检查书籍,甚至检查信件的办法。这检查书籍和信件的任务,通常总是由训育主任和军事教官来担任的。这样一来,在出版统制下侥幸漏网的刊物要想进学校的门也就颇不容易。
学生的言论和行动不用说是经常有人在监视着。凡是言论和行动有越轨的,轻则记过重则开除。这里所谓越轨,与其说以道德修养为标准,宁可说以政治思想为标准,赌钱嫖娼的倒没有多大问题,可是一牵涉到政治思想,是决不会被轻易饶过的。不信但看今年上海学生欢送赴京请愿代表事件,只是在报纸上申诉的被开除者就有相当数目,此外被逼写悔过书的,我们可以想像更不知有多少。教育最高目的是在培养高尚的人格,可是国民党的办法恰恰是要逼着青年自污其人格。
反政府的言论思想不许有,政治问题不许过问。这当然是一般的原则,可是要实现这原则,与其露骨的发布禁令,当然不如采用其他曲折的办法。加重学生的课程,就是通常采用的办法之一。中国的学生所负担的课程本已超过外国学生的水准很多,而最近尤有加重之趋势。前天我听见一个友人告诉我,大学政治科居然规定了化学课程为必修科,岂非奇谈。所谓「会考」也不外是使学生埋头读死书的一个方法。升降级的严格标准也有同样作用。
还有可注意的一点,就是全国课程标准的划一。在英美法诸国,学校课程依地方情形每可自由伸缩,固不必说,就是以反动出名的日本,其学校课程标准也不如中国当局规定得这样机械。以中国的地广人众,凡是稍有教育常识的,谁都知道课程标准过于划一必有许多阻碍,但是国民党当局却一意孤行划一政策,这是什么道理呢?无他,课程划一可以便于统制,听人自由伸缩,岂不危险!
国民党虽不欢喜学生讨论政治,不欢喜学生有课外活动或课外读物,但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命令各校设立御用的「党部」「团部」。这命令虽不是上级教育机关发来的命令,而是地方「党部」「团部」发来的公函,「请予协助」,理论上并无强制力,但是在这党权高于一切的世界里面,「党」「团」的公函就无异是命令,叫你协助,你还敢不协助么?我亲眼看见一个谋校长位置的人,用不援助「党」「团」在学校中的活动为罪名来攻击原有校长。学校既是国家的学校,由一般国民来担负经费,为什么却非要援助一党一派的活动不可呢?这真不知道是什么逻辑。
和教员须受检定与抽训一样,中国的学生必须受国民党的会考与集中训练。这几个办法之中,尤其以学生的集中训练为恶辣。在那里有小组会,有个别谈话,强迫你发表意见,如果发见你的思想有不稳之处,马上就把你的名字登记在「黑名单」上,有「青年劳动营」在等候着你。大家想想,办普通的学校,只要政府稍微拿出几个钱够请教员并维持杂项的开支就行了,政府每天哭穷,不肯拿出,可是为办集中训练,政府却可以大动人马,热热闹闹,连学生的旅费伙食都归国家担负,为的究竟是什么?这笔费用究竟落在谁身上?
国民党对各学校派党棍和丘八来正面统制还嫌不够,近年来更学会了利用特务来统制学生的方法。除了派专门的特务人员化作学生混进各学校从事秘密工作外,更利用它当局的地位用各种极可鄙的方法大量买收腐化堕落的学生,供他们驱使,为他们作爪牙工具。例如各学校的准假实权多操在军事教官和训育手里,对于甘心为国民党作爪牙工具的学生,则准许其自由出入,那么爱玩爱闹的学生谁个不去投奔国民党?更有一班浅薄无知的学生,功课不做,专喜欢耍刀耍枪出风头,好了,军事教官包庇下的特务组织正可以满足这些下等欲求,他们不但可以供给这些学生以枪枝,还可以替这些学生保险。上课不到可以说是因「公」外出,考试不及格可以请求「原谅」,说是「工作」忙碌,未能充分准备,看谁不顺眼,可以纠众行凶,指他为「异党分子」,这样一来,还有什么行不通!
特务分子在学校中的最利害的几样手段是暗杀,绑票和突击搜查。特务分子既有枪枝而且可以随意出入,他们要暗杀哪个,绑架哪个,当然是很容易做到的。近年来,学校中所发生的暗杀案和绑票案,如果统计起来,数目一定可观。其中尤其出名的当然要数到昆明学生的大惨杀案,一杀就是许多,国民党的这种成绩虽然也许还赶不上法西斯的巨头纳粹德意志,怕也可以与它相接近了。所谓突击搜查,就是特务分子们在半夜里忽然闯进学生宿舍,翻箱倒柜,任意搜查,如果稍有涉及嫌疑的地方被他们发见了,那总不会好好罢休的。
谈起国民党的统制教科书,更是令人发指。学术思想理应自由开放,教科书必须经过审查已经是不合理的。不意国民党年来更变本加厉,连教科书送审还嫌不够,索兴来个包办,除了官定的教科书,更不许有第二种教科书出现。而且这印教科书的生意委托给七家大出版公司包办,实际在出版营业方面也行着官对商的统制。许多地方买不着书籍,然而国民党政府却不许书局自由编印,甚至官定的教科书也不许别人承印,于是在与教育有关系的出版事业方面也来了个「专利」制度。回想起抗战初期当后方缺乏书籍的时候,政府曾下令准许人自由翻印各书局所出版的教本,一时否定了所谓版权的私有,我心里颇为称快。现在和那时候相比,恰恰是转了个一百八十度。
由少数人对出版事业专利的结果,使许多地方买不着书籍,被逼得仍继续使用敌伪时代残留下来的书籍。于是国民党又骂中国人民糊涂没有爱国思想了。
国民党压迫一般的出版自由,更是彰明昭著的事实。反对政府和有「危险」思想的刊物一概禁止。有时对于某种报纸或杂志不便正式封闭的时候,它可以用种种方法来妨碍你印刷发行。它可以通知所有印刷工厂不许代印某某刊物,它可以通知书店报贩不许代卖某某书籍杂志,它可以派人到邮局检查扣押所谓违禁的印刷品,有时甚至雇用流氓捣毁他所不喜欢的出版机关。
国民党一面摧残一般言论,摧残一般出版物,一面却用极大力量扶植自己的御用刊物。中央通讯社,《中央日报》,《和平日报》以及一切官办的报纸杂志,哪一个不是完全靠政府津贴来维持的。他们的消息,他们的言论为人民所厌弃,为人民所不顾,并不要紧,反正有大量刮来的民脂民膏供他们来雇用一批卑鄙文人替他们制造「舆论」就行了,你们小百姓看不看有什么关系。报纸卖不掉,可以满街贴。中国多的是无知愚民,总有一部分会替他们做应声虫的。光是《和平日报》从政府得着的津贴就是每月六千万,有这个数目就是报纸一份销不掉也不怕不能维持。正当出版业受内战影响而难以撑持的时候,南京《中央日报》员工加薪一加就是一倍,于是引起其他同业的一致反对。这些事实都是在说明什么呢?无疑问的,它是在说明国民党毫不吝惜的把榨取来的人民血汗再用来麻醉人民!
感谢 雪球 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