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托派少数派刊物《新旗》 -> 第七期    相关链接:郑超麟

印度革命悲剧

兰因(郑超麟)

(《新旗》第7期,1946年9月1日)


  李星按:本文介绍了印度独立初期,城乡大众风起云涌的阶级斗争。近年来,颇有一些“正能量”舆论大谈全世界大众都是“烂泥扶不上墙”,尤其印度人是天生奴才,沉溺于“赢学”,而我华夏子民是天生富有反抗精神的。“华夏子民”是否天生勇于反抗,姑且不论,独立初期,印度大众的反抗是极富规模和深度的。印度无产者的斗争,也是一个思想宝库,只是中国的社会大众尚未接触到这一宝库。


  印度吸引了注意力。印度教徒和回教徒在加尔各答及其他城市互相残杀,死伤的,据说有几千人至万余人。有人说,这是「悲剧」。
  可是这还不是印度革命悲剧。现在大家都注意宗教的冲突。但另一种更根本的冲突,或者在酝酿中,或者已经爆发了,但尚未引人注意或被人故意隐瞒着。那就是阶级的冲突。
  印度广大群众久矣在斗争中了。群众斗争不仅在乡村,而且在城市,不仅在城市工人,而且在海军兵士。饥饿的人群曾举行广大的示威,孟买「贱民」起来反抗,将近一百五十万铁路工人要同盟罢工,海军兵士竟公开哗变。这一切是印度局势的基本因素,是现在中国及其他东方国所没有的。
  这些因素决定了英国帝国主义最近的「恩典」,即让印度人自己组织政府;又决定了印度资产阶级的国民大会党接受这个「恩典」。印度人自己组织政府么?——这是一个半世纪以来所没有的事情。英国本身虽然在此次大战争中削弱了,但若非下层群众如此拼搏反抗,决不肯钦赐这个「恩典」的。然而这个「恩典」本身毕竟是一种骗局:印度人自己组织政府,但国防,外交,交通等等大权仍须操在英国手中。印度政府不过是这个「东印度公司」的买办团罢了。充其量,也不过是菲律宾「独立」政府的地位。
  印度资产阶级不比菲律宾资产阶级,以前是不能满意这种「独立」的。可是现在,在广大群众崛起之前,甘地,尼赫鲁,阿柴特及其他国民大会党领袖都急忙接受这种「独立」了。
  殖民地资产阶级妥协成性,尤其当工农群众走到它的前头时候。这是我们熟知的经验。
  印度需要真实的独立,不需要菲律宾式的独立。工农的地位以及整个印度的经济,在那仍受英国操纵的印度人政府之下是没有改善希望的。印度必需有完全独立自主的政府,但惟有工农群众组织的政府才能是完全独立自主的政府。印度工农群众有力量组织这个政府,现在欠缺的是觉悟,是自己的党。印度已有真能代表工农利益的党,可是力量还小,还不能领导群众去与国民大会党或回教同盟相对立。
  印度革命再向前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的党领导之下,将减轻宗教人种,等级间的差异,将团结一切被剥削者去对抗一切剥削者(无论是外国的或本国的),将走上胜利的道路了。反之,如果工农大众继续信任资产阶级领导,幻想经过这种「恩典」可以达到真正的独立,那是一定要失望的,一定要重演中国革命悲剧的。
  中国工农愿以鲜血换来的经验贡献于印度兄弟辈之前。



感谢 雪球 录入及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