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左翼文化 -> 〔英〕戴维·麦克莱伦《恩格斯传》

译后记



  麦克莱伦教授是中国读者非常熟悉的马克思传记作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家,他撰写的《马克思传》《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马克思》《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等著作影响了几代学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麦克莱伦教授多次到中国访问并发表学术演讲,也与很多中国学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2013年在英国访学期间,段忠桥教授通过邮件介绍我与麦克莱伦教授结识,麦克莱伦教授热情而友好的回信让我非常感动。我们相约两次到坎特伯雷他的家中探讨马克思的正义论与英国马克思主义传统等话题。坎特伯雷是罗马天主教会在英国最早的落脚点,是英国宗教文化的“圣城”,几乎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和游客前去朝圣。走过这座城市最繁华的街道,就到了窗前开满鲜花的麦克莱伦教授家。不知有多少来自世界各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走进过这个坐落在坎特伯雷大教堂对面的房子,我相信它与这座城市很多著名的历史景观一样,已经成为英国历史的一部分。在这个房子的每个角落,几乎都可以找到有关马克思的文化印记。在房子中间的小花园里,有绿草红花、黄色的小猫和一只见证过不少岁月的乌龟,房间的设计布局洋溢着浪漫的古典气息。与麦克莱伦教授共进午餐的时候,他幽默的谈吐和亲切布菜的情景令人难忘。

  值得提及的是,麦克莱伦教授编译的英文版《卡尔·马克思著作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等文献在英美学界享有盛誉。我曾在伦敦国王学院图书馆看到,在他主编的《卡尔·马克思著作选》一书上留下了很多读者的笔迹。从该书的借阅卡上可以发现,读者的年龄相差30多岁,可以说这部著作选影响了不止一代人。与他的其他著作一样,这部著作选对人们理解马克思文本的历史语境很有帮助。他曾向我谈及编选这部著作选和他将《1841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译成英文的初衷:“在20世纪,马克思的很多著作都在德国出版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就是最好的例子。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陆续出版了很多马克思的书。马克思的大多数著作都是在他逝世后出版的,将它们翻译成英文,当然是有价值的。当我在20纪60年代末开始研究马克思的时候,就想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译成英文。我不是第一个译者,但我确实使它成为一个流行的版本,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它。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当然能读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德文版。当时,很多人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但他们不懂德语。出版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50卷在内的马克思著作英文版肯定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我遍辑《卡尔·马克思著作选》是为了聚焦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重要著作,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关键作品。他们的著作在庞大的MEGA中出版了,但我不认为它真能改变人们对马克思的解读。尽管某些来自MEGA的事情可能非常有趣,比如‘两个马克思’,但它对改变人们头脑中的马克思的形象是非常有限的。”因篇幅所限,这段话后来没有在我有的对话中发表,但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2013年仲秋时节,麦克莱伦教授来北京访问,我邀请他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发表学术演讲。“马克思、浪漫主义与生态学”是他这次演讲的主题。在此过程中,我们又围绕恩格斯哲学谈了很长时间,并形成翻译本书的意向。不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余盛编辑来访,我与他谈及翻译出版该书的意向,他觉得这是一个有功于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选题,在与出版社同人商定之后,就与国外出版商联系购买了该书的版权,我们很快就此再次合作了。

  麦克莱伦教授撰写的《马克思传》与梅林撰写的《马克思传》和伯林撰写的《马克思传》一样著名,而且独树一帜。相比而言,他撰写的这部言简意賅的《恩格斯传》则不为中国读者所熟知。该书在英国出版已近40年,这次以中文形式出版之前,麦克莱伦教授对原文略做了调整,主要是对本书“延伸阅读”部分进行了必要的删节和补充,并撰写了中文版序言,表达了自己关于恩格斯生平和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的新见。在翻译过程中,我曾遇到个别字句的难译之处,麦克莱伦教授在邮件中为我做出了详细的解答。

  值得提及的是,本书的英文版有两种版式:一种类似于我们熟悉的“口袋书”,印制精巧而易于携带;另一种则设计成常规的学术普及读物。大概出于篇幅更为简洁的考虑,在这两种版式中,麦克莱伦教授都未列出其中引文的出处和页码。考虑到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和爱好者进一步阅读的需要,我在翻译时标明了书中所引马克思、恩格斯文献和重要回忆文章的出处和页码,这些内容均以中央编译局的译本为准。关于书中出现的几处不为人们所熟知的历史概念或历史事实,我在脚注中做出了简要的说明。

  本书是麦克莱伦教授为普及恩格斯的生平和思想而撰写的一个小册子,无论是与他撰写的《马克思传》相比,还是与崔斯特瑞姆·亨特、叶·斯潘杰诺娃等作家撰写的恩格斯传记作品相比,都是有些简短的,它实则是适合不熟悉恩格斯生平和思想的读者的入门读物。恰也因为其简洁、概要,基本涵盖了对恩格斯最重要的经历和最精彩的文献的勾勒,因而为想在短时间内把握恩格斯生平和思想概况的读者节省了很多阅读的时间。如同麦克莱伦教授对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评价一样,“简洁而连贯”大概正是这本小书的妙处。

臧峰宇

于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

2014年夏





上一篇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