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应议之保工章程所载既须笼统,不得专指一处,现两国订明,自后凡英属各处或归英保护之地,如须招用立约为凭之华工,当随时即由英国驻京钦差大臣将该英属或归英保护之地之名,以及将来招载华工出洋之通商口岸、招雇条款、拟给之工价,一一照会中国政府;中国政府当毋须别项照会,立饬指明之通商口岸之地方官,竭力设法,俾招工事宜得以迅速办理”(第一款);
“通商口岸之关道接奉上开之饬文后,当即委派一员,名曰稽查保工事宜委员,会同该口英国领事官员或其委派之员,将华工须行划押之合同以及一切细情,凡关涉该工前赴之地方之情形、该处之法律,而稽查保工事宜委员以为该华工所不可不知者,一一出示晓谕,并刊入报章,以便周知”(第二款);
“须在招工所众目易见之地,尤须在该所中所称之接收华工处,粘贴招雇华工合同条款,汉、英文配齐,如招雇华工之英属或归英保护之地曾颁有招工则例,该则例亦一律贴示。”还“须备有名册一本,凡应招之华工之姓氏均须一一登载,汉、英文配齐。其应招之华工,若年未及二十者,非具有该工父母或平日照料该工之人准其应招之凭据,如无父母又无平日照料之人,则非具有该工本县县主准其应招之凭据,不得注名于册。应招之华工于按照中法将合同签押后,非领有稽查保工事宜委员之准单,划有英领事官员或其委派之员之花押,则于上船之前,不得擅离接收华工处。其已禀准稽查保工事宜委员将名扣除不愿奉行合同者,当作别论。”“载工船开行之前,各华工须由考有文凭之医生详细验看,该医生由英国领事官员或其委派之员拣派。应招之华工须在英领事官员或其委派之员及稽查保工事宜委员或其委派之员之前,排列成行,详为询问,以察合同中所载各节、该工等是否明晓”(第四款);
“大清国大皇帝可以简派领事官或副领事官前赴华工所至之英属或归英保护之地,照料彼等利益、安乐、俾该工等及该处所有别色华民得以格外妥行保护,该领事官或副领事官所享之利权与他国领事官所享者无异”(第六款);
“如该合同可以续订,其续订条款若何,每做工日之做工时刻,招作何工,工价几何,如何付给,合同之中如载明该工及其家属回华之船价由工主发给者,则其往返船价,并在英属或归英保护之地之时或在途时所需之医费、药料俱由工主备给之处,又口粮、衣件并应得之别项利益等,均须一一详细载明。如医生等以某华工务须种痘,则于该华工到接收华工处后,即可施种,如种而不发,可在船再种,此节亦可于合同内载明”(第七款);
“各工须给与合同稿一纸,汉、英文配齐。该合同须俟该工上船后,方可视为定而不易”(第八款);
“凡华工前赴之英属或归英保护之地须派一官员,或多于一员,其专责惟使华工遇有身家、产业被伤之处,可得前赴公堂申诉,毫无阻碍,一与他人所享该地法律给与之保护无异,不分种族”(第九款);
“如该华工及其眷属等因合同期满,或因按例办理之故,或因疾病,或因受伤,而不合工作,须载送回国者,其回国之国字,系指曩日该工登船放洋之通商口岸而言;凡遇此项载送回国之案,只可将该工实在送回本国,不得付银作抵”(第十一款);
“现订明,工主不得以按照本约订立之合同所载,谓可不与该工商允,禀准中国领事官或副领事官,擅将该工拨归他主;其有与该工商允,禀准领事官拨归他主者,该工所有按照合同应得之利益不得因而稍减”(第十二款);
“此次所订条款之汉、英文字业经详细校对,将来于两体文义如有争执之处,当以英文作为正义”(第十四款);
“此次所订保工条款,即于签字之日起生效,以四年为期,期满以后,两国如有欲废弃本约者,无论何时,均可先期十二月通知,届期即行作废”
[3](第十五款)。
这项《保工条约》是我们所见到的最早的,也是最系统的有关华工出洋的条约。虽然这项条约仍属中英间的双边条约,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中清楚了解清政府在华工出国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