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威廉·李卜克内西 -> 《一个革命士兵的回忆》
中译者的话
本书选辑威廉·李卜克内西的回忆录二十一篇,大都写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那时,他已近暮年,还要主持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机关报的工作,日常事务十分繁忙,但是,他在同志们的催促之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充沛的热情,写下了这些德国革命工人运动早期历史的资料,给后世留下了一份极其宝贵的革命遗产。威廉·李卜克内西所以能写作这些回忆文字,是同恩格斯的教导、帮助分不开的。恩格斯曾在1885年再三地勉励他和李卜克内西两人共同的朋友约翰·菲力蒲·贝尔克撰写生活回忆录。恩格斯说:“这将是万分重要的,因为把一切都忘却了、或者什么都没有经历过的青年一代,现在开始想要知道过去发生的事;并且也需要在年轻的一代中,把许多以讹传讹的错误报道尽可能地加以订正。”[1]
今天,我们在本书中读到七十多年以前这位第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之一——威廉·李卜克内西对他亲身经历的记述,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充分地了解早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和有关人物的史实,而且还可以使我们从中学习革命前辈崇高的思想品质、顽强的战斗精神、艰苦卓绝的革命作风。从这些回忆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威廉·李卜克内西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对恶势力冷嘲热讽,对新事物热情颂扬;他临危不惧,遇事不苟,既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又富有斗争的胆识和策略;他对革命真理和正义从善如流,勇于改过;对革命导师和战友感情深厚,忠贞不渝。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他有时对旧社会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对旧秩序敢于蔑视甚至加以破坏。这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无疑是有其积极意义的。我们必须从当时的环境中来加以理解。
这本回忆录是由民主德国学者海因里希·格姆科夫(Heinrich Gemkow)选辑的,书名——《一个革命士兵的回忆》也是他取的。中译本除了保留他写的《前言》和《后记》外,还保留了原书的《出版说明》和《人名索引》。但需要交待的是:一、原书对所收二十一篇回忆录的出处,用《材料来源》为一总目,统载于书末附录中。中译本则将其分别载于各篇正文之后;二、原书中有两种注释,一为李卜克内西本人所注,一为原出版者所注,其排列的位置殊不一致。中译本除上两种注释外,又加了中译者注,共三种,现在一律排成正文的脚注。李卜克内西本人的注释用①②数码表示[注:书中李卜克内西自注用黑底白字的数字序号“①②”,现直接针对三类注释,在脚注中标上:【作者注】、〖原出版者注〗、〔中译者注〕。——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原出版者的注释用①②数码表示,中译者注用﹡号表示;三、李卜克内西在写作中使用的外文单词和句子,除个别不便处理者外,中译本尽量保存原样,而将中文释义用方括弧附于原文后;四、考虑到李卜克内西撰写回忆录时,往往叙至中途偶然想起过去或旁的事情而加以夹叙或倒叙,读者若对其生平缺乏系统了解,遇到这种情况,不免有头绪不清之感,因此中译本根据本书提供的现有材料,简要地列出一篇《威廉·李卜克内西生平大事记》,附于全书正文末,供读者参考;五、原书插图和环衬图均为冈特·莱尔希(Günter Lerch)所作,中译本全部加以译制采用。
最后还必须说明,书中有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回忆,过去已有一小部分摘译或经他种文字转译成了中文。译者在翻译本书过程中,曾作了参考,有的吸收了原译的片段,有的根据原文作了校正或补全。
译者深感学力浅薄,译文未能将原著谐趣的风格和隽永的文采充分体现出来;个别疏误和欠妥之处亦在所难免,衷心希望批评指正。
[1] 参阅《恩格斯致约翰·菲力蒲·贝尔克的信,1885年12月5日,日内瓦》,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36卷第391页。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