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列宁 -> 《列宁全集》 -> 第5卷 《同饥民作斗争》一文材料 (1901年10月) 8月17日的通令中有三个主要情况引人注目: (A)官僚组织:省长、县贵族代表和地方官。 (B)确定缺粮和粮贷的标准。
[第16条] [须知这是谎言,因为利用救济来造反、举行游行示威等等是从未有过的事。] 这不是在同饥荒作斗争,而是在同饥民作斗争,主要是在同对饥民的救济作斗争。
8月17日通令中的奇谈怪论1.受灾范围(12个省)。 2.新折粮食机构违抗命令(1900年6月12日)。 3.“各项”(!)措施获得成功的“最主要的条件”——要各省省长采取“特殊的”措施(等等) (第322条还谈到“提高城乡福利”,而第323条:把人民用粮的供应办法分为“一般的”和“特殊的”。)。 4.讨论哪些县是“受灾县”。“这个问题应由内务部最后决定”(!!) (5)不算受灾县的—— 1.<1/3的乡 2.缺粮是“通常的”,“年年”靠“工资收入”购买不足的口粮 3.依靠地方财源能够过得去。 (6)“受灾县”的情况将公布于《政府通报》。 (7)各县主管粮食的专人——“县贵族代表”──→[=“县中央粮食管理局”]。 供开支用——专款。 +一次拨1000卢布用于“粮食公务”(原文如此!)。 (8)各省(有大量受灾县的)增加1000—1500卢布用于“省级机关办公费用”。 (9)过早编造名册的害处:“奢望”等等。 (10)标准:(a)每俄亩的平均产量——平均用粮标准 (b)每户48普特 (c)48∶2。 (d)48∶2=24。24—(33%—10%)…… “……不大会有任何夸大……” (11)作播种用的不>3口人份的1/ 2[根据有关农民的条例]。 同时;(а)节约使用拨款; (b)避免对殷实户发放会引起“道德堕落”的救济金。 (12)对“不领也能够过得去的”进行救济,“从国家的利益和需要的观点来看,其危害性不亚于”对真正的缺粮户不给予救济(!) (13)公共工程……主要是从修路款项支出,它…… >250万(!!) [仅此而已!] (14)零星公共工程根据地方官的安排(“可能折和有益的工程”), 钱由他们掌管。 (15)“通常”“非常大规模的”救济来自红十字会方面。 (16)“反政府的鼓动”(“往往”,“通常”)“激起不满和苛求”(“缺粮没有得到救济”,“不可避免的经济破坏”等等)。 官样文章,引用监护法令(其意义同于“禁止任何人酗酒”的法令),有长达18行的(还有36(!!)行的)复合句,打着官腔反复重复众所周知的事,大话连篇等等。“已阐明的目的”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