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江亢虎

双十节正告国人

江亢虎

(1922年10月10日)



  双十纪念谓之国庆节。乌乎! 何庆之有? 吾见其可吊耳。十一年来,神洲鼎沸,愈演愈乱,政局无论已,举凡教育、实业、道德、风俗、社会现状,几无一事不日见退步,日呈悲观。忆自民二亡命去国,至袁死而始归,嗣后一再游美游欧,约每三年一回国。每回国必见大政变一次,如医家所谓间歇热然。每次予国人以新痛苦,同时诱国人以新希望。国人尝希望袁死,乃袁死而复辟乱生。国人又希望张勋去,乃张去而安福祸来。国人又希望段倒,乃段倒而直奉战起。国人又希望张作霖败,乃张败而东三省分立。国人希望南北统一,乃至北不能统一北,南不能统一南。国人尝希望法统恢复,乃至谈法理者无法可据,争正统者无统可祧。国人所已希望而已失败者,如此如此,此后之新希望,尤层出而不穷,请广狐卷子五不可恃之说,正告国人。

  一曰宪法不可恃 朝野上下异口同声,以为宪法一成,百事都了。乌乎!是焉知法意? 法由人造,而法不能造人。法缘境生,而法不能生境。夫国法犹文法也,试问先有文字乎,先有文法乎? 作文法而不因已成之文字,则文法无效。制国法而不依现在之国情,则国法无效。不揣其本而齐其末,虽甚美备,徒等弁髦。而乃痛哭流涕长太息曰,法不能行,不知此正立法者之罪耳。国情固非一成不变,特徒法决不能改易国情。况中国虽未有宪法,固已有 《约法》,其效用固应一如宪法。然而十一年来,成绩如何? 彼希望将 “约”字改为 “宪”字,并加以若干理想美观时髦之条件,而谓国法自身即具万能者,非愚则诬。

  一曰国会不可恃 今之国会制度,学理上、事实上已经宣布,破产之制度也,万不足代表多数之人民。而在吾国尤极滑稽之能事,其腐败黑暗,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且一蟹不如一蟹,每下而愈况焉。虽个体不无可取之分子,而机关实无可存之价值。彼希望非常国会,希望新国会,希望新新国会者,大梦已醒。而希望旧国会者,黄粱亦在将熟时。希望未来之国会者,尚长夜漫漫,恐永无复旦之日。吾请为午夜之鸡啼,正告国人曰,非至吾所主张之选民参政、职业代议实现,国会将长为拍卖场耳。

  一曰民意不可恃 民有意乎? 曰有。饱食暖衣,安居乐业,如是而已。至于或专制,或立宪,或君主,或共和,或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皆不足以代表集体之民意。而得其时与宜,则皆足以转移民意,操纵民意。盖真正之民意,只有目的,并无方案。衣食住之安乐,是其目的。而专制以下云云,则其方案也。有远识者,提出方案。有大力者,举而措之。其结果能达此目的,则群众翕然,而后民意之真相乃见,如水平之就下而趋,当其未至于是,民意完全为盲目的,为被动的,可使过颡,可使在山,观者几不知水性之何若。吾观于十一年来吾国民意之惝恍迷离颠倒瞀乱,颇似病人心理,狂人心理,近乃益感于舆论之薄弱,清议之消亡,深信民意不足以平治天下。须天下既治既平,乃有民意之可言耳。

  一曰社会事业不可恃 有迷途知返者,或束身高蹈者,痛恨政治为万恶之丛,望望然去之,以精神的改造个人,物质的改造社会,为根本解决,为其功效虽迟而稳健可恃也。吾于此辈,爱之重之,自揣性质,亦与相近,而不愿吾国人之是则是效也。社会事业不能离政治而独立。政治者,一切事业之枢机,数十百人数十百年辛苦经营之社会事业,一二人一二年间,凭借政柄,可使转移无迹,消灭无余。而武力之摧残,法律之束缚,更无论已。此证之十一年来学界之堕落,农工商之消沉,金融之恐慌,团体组织之东起西仆,群众运动之虎头蛇尾,可见社会事业可恃而不可恃。彼万恶之政治,乃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其奈之何?

  一曰外交亲善不可恃 吾十四岁时,试联俄联日论,发端曰,国不患无联,患无以联;不患无以联,患无以不联。更二十余年,而今日犹此言也。当时联日之成效既可睹矣。十年来联美论大昌,吾留美七年,粗知其对我之实情。其经济的帝国主义,一如英、法、日本,孩提我奴蓄我,一如其对印第安人、亚非利加人也。最近俄国、德国革命,彼形式上之帝国政府既倒,于是而联俄联德论起,吾即最初提倡之一人。此次居俄一年,居德半年,亲见西比利亚远东及欧俄吾侨所受之待遇,与夫红军在外蒙古及第三国际大会对吾国党人之情状,德国国民党、民主党、社会党各首领与吾之谈话,而知国家疆域一日不破除,人种肤色一日不同化,无论其为君主政治,民主政治,共产政治,外交之方针或有变迁,国际之道德决无增进。吾国人须知今日之德、俄,犹是昔日之德、俄也,不能自助,不能助人,而任联一国,皆变相卖国而已。

  然则吾国人究将何恃? 或曰当恃公理,其言甚正,然公理不能自行。或曰当恃强权,其言甚辨,然强权不可久假。主理论者,以为公理即强权。主实验者,以为强权即公理。其言似是而皆非。公理、强权本截然两物,而相需为用,故成功者,惟在公理与强权之合并,换言之,即吾人当始终发扬正义,而同时扶植实力。二者并进,无事不成。一失一得,成败相半。不务乎此,而别望所恃,无事不败。望吾同人,毋忘吾言,毋忘今日。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信如是也,庶几乎其可庆也。



感谢 刘彦游 录入及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