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伊罗生 伊罗生致茅盾 (1980年10月25日) 来源:《尘封的记忆:茅盾友朋手札》(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编,文汇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306页
说明:伊罗生(1910-1997),美国作家。本件第一页开头书有“茅盾同志:这是译件,供您参考。”字样。 1980年10月,美国作家伊罗生来看望茅盾,这是他们分别45年后的再次会面。 亲爱的茅盾: 在我们即将回国的夜晚,我再一次向您和中国作家协会表示感谢。感谢您和作家协会使我能重返北京和上海,并使我能站在另一个不同的高度上重温将近五十年前发生的事情。见到您并通过您了解到自从我们那时分别后你个人的经历,我们感到非常高兴。 您是《中国文学》的主编,所以有些其他原因促使我给您写信。在最近一期的《中国文学》上,有一篇J.和S.麦金农写的关于艾格尼斯·史沫特莱的文章,并附有一张1933年在上海欢迎肖伯纳时在宋庆龄家的花园里照的像片。你们杂志的这张照片上有史沫特莱、宋庆龄、萧伯纳、蔡元培和鲁迅。这星期我在上海参观了鲁迅纪念馆,我看到该馆陈列的一张同样的照片。几天前在北京时,戈宝权先生也给我看了这张照片。这张照片和《中国文学》上登的那张有很大的差别。原始像片上有林雨〔语〕堂和我本人。但发表在《中国文学》上的那张照片显然把我和林雨〔语〕堂抹掉了。由于政治上的原因,我们成了被认为不存在的人。 这张照片根本不可能是从你们的档案中找到的。它很可能是写关于史沫特莱的文章的作者提供的。我希望能问一下作者这张照片是从何处、什么时候得到的,以及作者所知道的有关这张照片的情况。我自己非常愿意得到这张修过版的照片的底片。 这种由于政治上的原因而抹掉照片上的人物的创造发明在斯大林的苏联和共产国际是常见的。有人告诉我在“四人帮”时代也有这种做法。如果有人说,有哪个中国人认为必须用这种方法修改这张照片的话,我将会感到万分诧异。但我认为必须调查这件事,以便把问题搞清楚。 从内心来讲,我询问这件事并不是寻求对个人的修正。我并不存在着因为一张照片而被抹杀掉的危险,而且原始照片在上海以显著的地位陈列着。但目前中国正处在与过去的实践不同的伟大的转折中,在过去曾有对人的真正的或象征性的损伤。中国目前正转向实事求是。 情况的确是这样,在那张相片拍过不久,我和林语堂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我们与那种政治以及和共产国际的那种政治方法分道扬镳。如果有人对这一小小的事实,对这些小人物感兴趣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调查并讨论这些以往的分歧,弄清来龙去脉。 就我个人而言,能应中国作家协会的邀请重访中国,使我感到莫大的荣幸。我曾多次听说在新的领导之下,中国正朝着每个人都有更充分的自由思考和写作的目标前进。我的确希望你们全体人都能在这条道路上快速前进。正是怀着这种希望我才写这封信请您注意这个问题。 伊罗生 茅盾致伊罗生 (1980年11月17日) 说明:原刊于《茅盾研究》第三辑,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来源:《尘封的记忆:茅盾友朋手札》(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编,文汇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308页 伊罗生先生: 您在十月末从上海写给我的信收到了。我非常高兴与您在中国重逢,重温我们在四十多年前建立的友谊。我也高兴地得知,您和您的夫人的中国之行过得很愉快。 《中国文学》杂志今年第十期刊登了一幅经过篡改的关于鲁迅、萧伯纳等人的照片,为此我深感遗憾。您在来信中说得很对,那张照片并不是来自我们杂志的档案中。而且篡改照片并不是我们的现行政策。您在上海已看到那张未经篡改的照片陈列在显著的地方,可以证明这一点。 据我的同事报告,《中国文学》刊登的《回忆鲁迅》一文中所用的那张照片并非由作者提供,而是新华社提供的。新华社是从一九七六年出版的一本《鲁迅》画册上翻拍的。如您所知道的,在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间,我国处于混乱状态,发生了许多不正常的事情。接到您的来信后,我已写信给新华社提醒他们注意那张照片的问题并要求他们采取措施,使今后不再发生类似错误。 感谢您对中国的友好感情,以及对我们为建设一个具有更大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的努力所表示的同情。 请接受我对您和您的夫人的最良好的祝愿。 您的最诚挚的朋友茅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