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恩格斯 -> 《德国农民战争》
四
正当第四次“鞋会”密谋活动在黑森林遭到镇压的时候,路德在维登堡发出了席卷一切等级并震撼整个帝国的运动的信号。这个图林根的奥古斯丁派[236]提出的论纲就象火花落入火药桶一样,起了点火的作用。骑士,市民,农民,平民,觊觎主权的诸侯,下级僧侣,隐蔽的神秘派,文学界反对派的博学的布尔勒斯加诙谐作家[237],各有图谋,纵横交错,但是路德的论纲一时却成了他们的共同语言,这个共同语言以出人意料的速度把他们团结起来了。这一切反对派分子仓猝形成的联盟虽然没有维持多久,但却突然一下把运动的惊人力量展示出来,而且把运动飞速推向前进。
但是正由于运动发展得这样迅速,运动中包藏着的分裂的萌芽也就不能不很快地发展起来,至少在被激发起来的群众中间由于整个生活地位而直接对立的成分不能不重新回到平常彼此敌对的状态。早在宗教改革的最初几年,各色各样的反对派群众就已经围绕着两个中心向两极分化了;贵族和市民无条件地团结在路德周围;农民和平民还没有看出路德是自己直接的敌人,但也和从前一样形成一个单独的革命的反对派。不过运动在此时已比路德出场以前要普遍得多,深入得多,因而必然引起两个党派之间的尖锐对抗和直接冲突。这种直接对抗很快就表面化了。路德和闵采尔在书刊上和讲坛上展开了斗争;而诸侯、骑士和城市的军队(绝大部分是由路德派或至少是倾向路德的分子组成的),则击溃了农民和平民的队伍。
早在农民战争以前,贵族即企图以反对诸侯和僧侣来实现自己的要求,这样的企图已经表明参加宗教改革的各种复杂成分之间的利害和要求是如何地分歧。
前面已经讲过16世纪初叶德国贵族处于何种地位。他们正在沦为日益强大的世俗诸侯和僧侣诸侯的附庸。同时他们也看出,正和他们没落的步调一致,帝国政权也在没落,帝国也正在分解成许多独立自主的诸侯王国。他们明白他们的没落和德意志民族的没落是一致的。还须指出,贵族,尤其是帝国直辖贵族,由于他们的军人职业以及他们在和诸侯的关系上所处的地位,乃是直接代表帝国和帝国政权的等级。当时贵族是最有民族意识的等级;帝国政权越强有力,诸侯越弱越少,德国越统一,他们也就越强有力。因此骑士等级普遍地不满意德国的可怜的政治地位;不满意帝国在对外关系上的软弱无力,这种软弱无力的程度还随着皇室通过继承权而把新的省份接二连三地收归帝国版图的情况而日益加深;不满意外国在德国内部策划阴谋;不满意德国的诸侯勾结外国反对帝国政权。贵族们的一切要求都不免要总合成改革帝国这一要求,而改革帝国就要以诸侯和高级僧侣作牺牲品。进行这个总合工作的人就是德意志贵族理论方面的代表人物乌尔利希·冯·胡登,他是和贵族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代表人物弗兰茨·冯·济金根一起进行这个工作的。
胡登以贵族的名义提出的改革帝国的要求是很明确很激进的。他提出的就是要废除一切诸侯,要将教会主权和产业全部还俗,要建立以君主为首的贵族民主制,大约就象从前的波兰共和国极盛时代的情况一样。胡登和济金根相信,只要把特殊军人阶级即贵族的统治建立起来,把分裂国家的祸首即诸侯都废除,把僧侣的权力都取消,把德国从罗马教权统治下解脱出来,就可以使帝国重新统一,自由和强盛。
以农奴制为基础的贵族民主制,例如波兰的贵族民主制,又例如被日耳曼人侵占的各国在最初几百年间所存在的那种形式略有不同的贵族民主制,都是属于最原始的社会形态中的一种形态,以后都很自然地发展成为完备的封建等级制度,而封建等级制度显然已经是更高的阶段了。所以纯粹的贵族民主制在16世纪的德国是不可能的事。贵族民主制已不可能建立了,因为在德国已存在着强有力的城市。另一方面,也不可能建立象英国那种使封建等级君主制转变成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低级贵族和城市的联盟。德国的旧贵族都保存下来了;英国旧贵族却被蔷薇战争[238]消灭得只剩下28家,并为资产阶级出身和有资产阶级倾向的新贵族所代替了。在德国,农奴制还依然存在,贵族们的收入财源是封建性的;在英国,农奴制几乎完全废除了,贵族就是单纯的资产阶级地主,其财源是资产阶级性的收入:地租。最后,专制君主的中央集权制,在法国自路易十一以来就由于贵族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产生并且日臻完备,而这种中央集权制在德国则绝不可能,因为在德国根本没有或只有极不完备的实行民族中央集权制的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胡登越努力实际推行他的理想,他必须作的让步也就越多,他的帝国改革计划的轮廓也就必然越模糊。贵族与诸侯周旋,日益显得无能为力,可见得贵族靠自己是没有足够力量完成改革大业的。贵族需要有同盟者,而可能的同盟者只有城市,农民以及声威远播的改革运动理论家。但是城市深深领教过贵族,绝不会信任贵族,绝不肯和贵族建立任何联盟。农民身受贵族敲骨吸髓的剥削和虐待,理所当然地要认贵族为他们的死敌。那些改革运动的理论家不是跟着市民,诸侯走,就是跟着农民走。贵族们主张帝国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要抬高贵族的地位,那末他们能够有什么好处许给市民和农民呢?在这种情况之下,胡登也没有其他办法,只有在他的宣传文件中绝少提到或绝口不提贵族,城市和农民将来的相互关系问题,他把一切罪恶都归之诸侯和僧侣以及对罗马的依赖关系,并且劝说市民为自身利益计也应在未来的诸侯和贵族的斗争中至少要保持中立。关于废除农奴制以及农民对贵族的负担,胡登都一字不提。
当时德国贵族与农民的关系同1830年和1846年的暴动中波兰贵族与他们的农民的关系完全一样。和现代的波兰的起义中的情形一样,当时在德国只有一切反对党派结成联盟,尤其是贵族要与农民联盟,才能使运动成功。但是恰恰这种联盟在两方面的情况中都是不可能的。贵族既没有到不得不放弃政治特权以及在农民身上享有的封建权利的地步,革命农民也不会根据还很渺茫的希望就和贵族,也就是压迫他们最厉害的这一等级结盟。和1830年波兰的情形一样,1522年的德国贵族已争取不到农民了。除非完全废除农奴制和依附农制,取消一切贵族特权,才有农村人民和贵族联合的可能。但是贵族和一切特权等级一样,丝毫不愿自动地放弃特权,放弃特殊地位,放弃其收入来源的绝大部分。
于是到斗争爆发的时候,贵族毕竟是以孤军与诸侯搏斗。诸侯在过去两百年间不断夺取贵族的地盘,在这一次当然也就轻而易举地制伏贵族,这是早在意料中的事。
斗争过程本身是大家知道的。胡登和早被公认为德国中部贵族政治军事首领的济金根于1522年在兰都组成一个以6年为期的莱茵、士瓦本、法兰克尼亚贵族同盟,声称是为自卫而组织的。济金根一半靠自己筹款,一半靠和附近的骑士联合起来组成了一支军队,他在法兰克尼亚,莱茵河下游,尼德兰和威斯特伐里亚组织了招募兵员和部队增援的工作,并于1522年9月向特利尔选帝侯大主教宣战,开始敌对行动。但当济金根进抵特利尔城郊的时候,他的增援部队被诸侯迅速出兵截断;黑森伯爵和普法尔茨选帝侯都驰援特利尔,济金根不得不退守兰德施土尔城堡。胡登和其余战友竭力求援,可是联盟的贵族被诸侯集中而迅速的行动吓倒,食言不救济金根。济金根身负重伤,然后放弃兰德施土尔,随即死去。胡登不得不逃往瑞士并于几个月后死于苏黎世湖中的乌福瑙岛上。
斗争失败,两位领袖身死,贵族力量作为一个不依附于诸侯的独立集团被粉碎了。从此以后,贵族只得为诸侯服务和听从诸侯指挥。此后不久即爆发的农民战争迫使贵族更深地投入诸侯直接的或间接的庇护之下,同时也证明了德国贵族宁肯在诸侯统治之下继续剥削农民,却不愿意公然和解放了的农民结盟来打倒诸侯和僧侣。
注释:
[236] 恩格斯指的是1517年10月31日路德(路德开始自己的宗教生涯时是图林根奥古斯丁派修道院的一个普通的修士)钉在维登堡一个教堂门上的95信条。信条中对出卖赦罪符和滥用天主教会的事实进行了猛烈的攻击。信条中,体现平民理想的路德宗教学说也具有了初步轮廓。——第436页。
[237] 布尔勒斯加是诙谐讽刺文学的体裁之一,流行于文艺复兴时代的作家以及人道主义的思想家中间;他们用这种文体来嘲笑宫廷诗歌华丽的风格和封建社会上层的拘泥习俗。——第436页。
[238] 蔷薇战争(1455—1485)是两个争夺王位的英国封建家族的代表之间即约克派和郎卡斯特派之间的战争。约克人的徽章上饰有白色蔷薇,郎卡斯特人的徽章上则饰有鲜红色蔷薇。在约克派方面的有经济比较发达的南部的一部分大封建主,有骑士和市民;支持郎卡斯特派的则有北部诸郡的封建贵族。这次战争几乎完全消灭了古老的封建家族,在英国建立了新的都铎王朝,实行了专制政体。——第438页。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