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第三国际(共产国际)

共产国际纲领[1]

(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文件)



导言


  帝国主义时代是垂死的资本主义的时代。1914—1918年的世界大战以及由此开始的资本主义总危机,是世界经济的生产力增长与世界经济的国家壁垒之间尖锐矛盾的直接结果,从而表明和证明: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业已成熟;资本主义的社会外壳已成为人类进一步发展的不能容忍的桎梏;历史已把用革命手段摧毁资本主义羁绊的任务提上日程。
  从资本主义势力的中心直到殖民地世界的最偏僻角落,帝国主义到处都在迫使各国广大无产者群众屈服于金融资本寡头的独裁统治。帝国主义的自发的力量暴露和深化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把阶级压迫扩大到极点,使资本主义各国间的斗争达到十分紧张的程度,并不可避免地引向世界规模的帝国主义战争,使整个统治关系的体系受到震撼,从而必然导致无产阶级的世界革命。
  帝国主义给整个世界套上金融资本的锁链,用鲜血、暴力和饥饿迫使各国无产者、各民族和种族处于金融寡头的压迫之下,无限制地加强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压迫和奴役,将无产阶级置于直接夺取政权的任务面前,从而使工人们不得不紧密地团结成一支不分国界、民族、文化、语言或种族、性别或职业的各国无产者的统一的国际大军。由此可见,帝国主义在发展完成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前提的过程的同时,也使自己的掘墓人结成一支大军,使无产阶级必然组成一个战斗的国际工人协会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把工人阶级中生活最有保障的一部分人从工人阶级基本群众中分裂出来。工人阶级中这些被帝国主义收买和腐蚀的上层分子成了社会民主党和领导骨干,他们关心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掠夺,效忠于“本国的”资产阶级和“自己的”帝国主义国家,在阶级的决战中站在无产阶级的阶级敌人一边。由于这种背叛行为而引起的1914年社会主义运动的分裂,以及一些社会民主党——它们实际上已成为资产阶级性质的工人政党——的继续背叛,都表明国际无产阶级只有对社会民主党作无情的斗争,才能完成自己的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和争取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使命。因此,国际革命的力量只有在共产主义的立场上才有可能组织起来。社会民主党机会主义的第二国际既已成为工人阶级队伍内部的帝国主义代理人,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一个共产主义的第三国际来与之相对立,这是一个体现着全世界革命工人的真正统一的工人阶级国际组织。
  1914—1918年的战争产生了建立新的革命国际来对抗社会沙文主义的第二国际和反对好战的帝国主义的初次尝试(齐美尔瓦尔得、昆塔尔)。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推动了资本主义中心和殖民地的共产党的建立。1919年成立了共产国际,它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实际地、通过革命斗争的实践把欧洲和美洲无产阶级的先进阶层同中国和印度的无产者、同非洲和美洲的黑人劳动者联合了起来。
  作为统一的、集中的国际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国际是在革命无产阶级运动的新的群众性的基础上实行第一国际原则的唯一继承者。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和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革命危机时期的经验,欧洲和殖民地国家历次革命的经验,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共产国际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中所固定下来的各个支部的工作经验,最后,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斗争的日益明显的国际化——所有这一切都使得有必要制定一个各支部统一的和共同的共产国际纲领。因此,作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全部历史经验的最高概括的共产国际纲领,是争取世界无产阶级专政的斗争纲领,是争取世界共产主义的斗争纲领。
   共产国际把领导千百万被压迫和被剥削群众反对资产阶级及其“社会主义的”代理人的革命工人联合在一起,把自己看做是马克思直接领导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和第一国际的历史继承人,看做是战前第二国际优秀传统的继承人。第一国际奠定了国际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的思想基础。第二国际在其最好的时期开拓了广泛发展群众性工人运动的基地。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继承了第一国际的事业并承受了第二国际的工作成果,坚决摒弃后者的机会主义、社会沙文主义和对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式歪曲,并开始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因此,共产国际继承着国际工人运动的光荣的英勇传统:英国宪章派和1831年法国起义者的传统,1848年法国和德国工人革命家的传统,巴黎公社的不朽战士和先烈的传统,德国、匈牙利和芬兰革命中英勇士兵的传统,前沙皇俄国的工人——无产阶级专政胜利体现者的传统,中国无产者——广州和上海英雄们的传统。
  共产国际依据各大洲和各民族革命工人运动的历史经验,在自己的理论工作和实践活动中毫无保留地完全站在革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列宁主义中得到完善,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共产国际捍卫并宣传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运用它作为认识现实和革命方法来达到革命地改造这一现实的目的;共产国际同各种资产阶级世界观和各种理论上和实践中的机会主义展开积极的斗争。共产国际站在彻底的无产阶级斗争的立场上,把无产阶级的暂时的、局部的、集团的、民族的利益服从于它的长远的、共同的、国际的利益,无情地揭露改良主义者从资产阶级那里偷运来的各种形式的“阶级和平论”。共产国际体现了从国际范围内把革命无产者——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组织起来的历史要求,它是以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纲领、以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组织者的身份公开出现的唯一国际力量。

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及其发展和必然灭亡


1.资本主义运动的一般规律与产业资本时代


  在商品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社会,其特点是:资本家和大地主阶级独占最重要的和决定性的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而被迫出卖自身劳动力的无产者阶级和雇佣劳动受剥削,为获取利润而进行商品生产,以及与此种种相联系的整个生产过程的无计划性和无政府状态。资产阶级的剥削关系和经济统治,在政治上表现为充当镇压无产阶级机关的资本的国家组织。
  资本主义的历史完全证实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和关于导致整个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矛盾的学说。
  为了追逐利润,资产阶级不得不以越来越大的规模发展生产力,巩固并扩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统治地位。因此,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断地在扩大的基础上再生产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内部矛盾,首先是劳动的社会性和占有的私人性之间、生产力的增长和资本主义财政关系之间的决定性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统治和生产的无政府自发过程,引起了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经济平衡的破坏,这种破坏是同无限制地扩大生产和无产者群众的有限消费之间的矛盾(普遍的生产过剩)的发展联系着的,其结果造成周期性重复的破坏性危机和无产阶级的大批失业。私有制的统治同样还表现为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竞争和不断扩大的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这种资本家之间相互角逐的形式,其结果就是导致一系列战争——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伴侣。
  另一方面,大生产的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使得各种前资本主义形式在竞争斗争中受到排挤和摧毁,形成日益增长的资本的积聚和集中。这个积聚和集中的规律在工业中首先表现为小生产的直接被摧毁,一部分降为大企业的辅助单位。在农业中(这个部门由于有土地的垄断和绝对地租的存在不可避免地落后于一般发展速度),上述规律不仅表现为农民的分化和广大农民阶层的无产化,而且主要表现为小农经济公开或隐蔽地屈服于大资本的统治,在这种条件下,小农经济只有靠极度紧张的劳动和经常的省吃俭用才能维持一个表面上的独立地位。
  随着机器的日益广泛的采用,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也出现了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强度的提高;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女工和童工的劳动,形成一支由离乡背井的无产化的农民和破产的中小资产阶级不断扩充的庞大的产业后备军。社会关系的一端是一小撮亿万富翁,另一端是广大的无产阶级群众;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不断提髙;资本主义的最深刻的矛盾及其后果(危险、战争等等)在扩大的基础上再生产出来;社会不平等不断加深;资本主义生产机制本身所联合和训练出来的无产阶级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所有这一切不可避免地导致资本主义基础的破坏,加速其崩溃的来临。
  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个社会生活领域和文化领域内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资产阶级中食利者集团的寄生腐化;家庭的瓦解——这反映了妇女大量参加社会生产与主要由旧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家庭结构和家庭生活方式之间日益增加的矛盾;由于劳动的过细专业化、城市的极度畸形发展和农村生活的闭塞而日趋严重的文化精神生活的庸俗和退化;资产阶级尽管有了自然科学方面的巨大成就,但无力建立综合的科学的世界观;各种唯心主义的、神秘的和宗教的迷信影响日益加深——所有这些现象都在宣告资本主义体系历史末日的贴近。

2.金融资本时代(帝国主义)


  产业资本主义时代主要是一个“自由竞争”的时期,是在瓜分和武装掠夺自由殖民地的条件下资本主义相对平稳地发展和扩大到全世界的时期,这时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不断增长,而矛盾的重压主要落在受欺凌和压迫的殖民地身上。
  到了20世纪初,这一时期让位于帝国主义时期,即资本主义飞跃式地、充满冲突地发展的时期,这时自由竞争迅速让位于垄断,早先未经分割的殖民地已经瓜分完毕,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斗争已必不可免地开始具有首先是武装斗争的形式。
  因此,资本主义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它的世界规模的矛盾在帝国主义(金融资本主义)时代得到了最明显的表现;帝国主义意味着资本主义自身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意味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各个部分之间的新关系和资本主义社会各主要阶级之间关系的新形式。
  这个新的历史时期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最重要的运动规律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从产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中作为它的历史继续而生长起来的。它使资本主义的一切基本趋势和运动规律、一切根本矛盾和对立尖锐地表现出来。资本积聚和集中的规律导致了强有力的垄断联合组织的形成(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导致了以银行为纽带的大型联合企业的新形式。产业资本和银行资本的结合、大地产加入资本主义组织以整个系统以及这种资本主义形式的垄断性质,使产业资本时期变成为金融资本时期。代替封建垄断和商业资本垄断的产业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本身变成了金融资本的垄断。但是,从自由竞争中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垄断并没有取消自由竞争,而是凌驾其上且与其并存,从而引起了许多极其尖锐而严重的矛盾、摩擦和冲突。
  复杂机器、化学处理和电力的广泛应用,在这一基础上资本有机构成的增高以及由此造成的利润率的下降(这种下降只是由于为了大垄断组织的利益而实行卡特尔高价政策而暂时受到抑止),引起了争夺殖民地超额利润的进一步角逐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实际标准化的大量生产需要新的国外销售市场。原料和燃料的需求不断增长引起了对其产地的激烈争夺。最后,阻碍商品输出并使输出的资本能获额外利润的高税率保护关税制度造成了资本输出的附加刺激。因此,资本输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各部分之间经济联系的决定性的和特殊的形式。结果是:殖民地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范围的垄断,极度地加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总的不平衡性,使金融资本“大国”之间重新划分殖民地的势力范围的冲突更加尖锐。
  可是,世界经济生产力的提高引起了经济生活的进一步国际化,同时也引起了金融资本大国间重新瓜分已经瓜分完毕的世界的斗争,引起这一斗争方式的改变和加剧,引起越来越用强力压迫的办法(抵制、高税率的保护关税政策、关税战、真正的战争等等)来代替廉价办法。因此,资本主义的垄断形式必然伴随着按其规模和破坏力来说世界史上空前未有的帝国主义战争。

3.帝国主义力量与革命力量


  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形式反映着统治阶级各派别联合的趋势,使无产阶级广大群众不是和个别企业主、而是日渐地和整个资本家阶级及其国家政权相对立。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这种形式冲破了日益显得狭窄的民族国家的壁障,扩大了占统治地位的大国的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范围,在所谓弱小民族和殖民地中,把受压迫民族的千百万群众同这一政权对立起来。最后,资本主义的这种形式使帝国主义国家彼此间的矛盾极端尖锐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成为金融资本家寡头专政、成为它的集中力量的表现和国家政权,对于资产阶级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这种包含众多民族的帝国主义国家的职能朝着各个方向伸展开来。既有利于国外市场的斗争(经济的军事动员),又有利于反对工人阶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的发展;军国主义高度惊人的扩展(陆、海、空军,化学和细菌学的应用);帝国主义国家对工人阶级日益沉重的压迫(一方面加重剥削并进行公开压迫,另一方面执行有计划地收买官僚改良主义上层的政策)——所有这一切都反映出国家政权比重的急剧增长。在这样的条件下,无产阶级的任何一种较大规模的行动都会变成反对国家政权的行动,即政治行动。
  总之,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这一发展的帝国主义时代以日益巨大的规模再生产出资本主义的一切基本矛盾。小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之所以停止,只是由于它被大资本家之间的竞争所代替;而在大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平息的地方,燃起了更大的资本巨头联合之间及其国家之间的竞争;局部地区和一国范围内的危机变成为波及一系列国家的危机,然后又变成为世界性危机;局部性的战争为联盟间的战争和世界大战所代替;阶级斗争从一些个别工人团体的孤立行动发展为全国性的斗争,然后又发展为世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国际性斗争。最后,针对金融资本的强大的联合势力,形成了两股主要的革命力量: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另一方面是受外国资本压迫的殖民地人民群众,它们在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指导下行动。
  然而,由于欧洲、北美和日本无产阶级的某些部分为帝国主义资产阶级所收买,由于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国家中被革命运动吓破了胆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叛变,这个基本的革命趋势受到了暂时的抑止。帝国主义列强的资产阶级由于自己在整个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技术比较发达,向利润率较高的国家输出资本等等)以及通过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而获得了超额利润,便用这些超额利润来提高“本国”一部分工人的工资,从而使这些工人关心“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关心对殖民地的掠夺,并忠于帝国主义“祖国”。这种有计划的收买在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里一直都在十分广泛地采用,这最明显地表现在工人贵族和工人官僚阶层,即社会民主党和工会的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运动上,他们成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施加影响的直接传播者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最好支柱。
  但是,帝国主义由于越来越多地收买工人阶级的上层分子,最终也就葬送了这些人在工人阶级中的影响。由于帝国主义矛盾的加深,广大工人群众状况的恶化,军事冲突和军备负担的庞大开支,某些大国在世界市场上垄断地位的丧失,殖民地的易手等等,社会帝国主义在群众中的基础也就给冲垮了。同样,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民族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它向帝国主义大国的接近,最终导致帝国主义压迫的加强,民族资产阶级在人民群众中影响的下降,革命危机的加剧,广大农民群众土地革命的开展,并为殖民地和附属国的无产阶级在人民群众争取独立、争取民族的彻底解放的斗争中取得领导权创造有利的条件。

4.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崩溃


  帝国主义高度地发展了世界资本主义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的社会组织准备好了一切物质前提。帝国主义通过战争表明,冲破了帝国主义国家界限的世界经济的生产力,要求有一种世界规模的、国际的经济组织。帝国主义试图解决这个矛盾,用火和剑来开拓道路,以便建立统一的世界性的国家资本主义托拉斯来组织整个世界经济。但是,社会民主党的思想家们把这种血腥的幻想歌颂为新的“有组织的”资本主义的和平方法。事实上这种幻想在自己的道路上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巨大客观障碍,使资本主义必不可免地在自身矛盾的重压下垮台。由于帝国主义时代而日益尖锐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使得帝国主义大国之间不可能存在长时期的牢固的国际性联合。另一方面,演变为世界大战的一系列帝国主义战争(资本集中的规律通过这些战争竭力试图达到世界的规模——统一的世界托拉斯),势必伴随着严重的破坏,并给工人阶级和千百万殖民地无产者的肩上增添沉重的负担,以致资本主义必然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打击下更早地走向灭亡。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它使世界经济的生产力具有庞大的规模,按照自己的样式来改造整个世界,从而把一切殖民地、一切种族和民族都纳入金融资本的剥削范围。但是,资本的垄断形式同时也更快地发展资本主义的寄生性、腐朽性和没落的因素。垄断资本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竞争的动力,推行卡特尔的高昂价格政策,不受限制地控制着市场,因而具有抑止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趋向。帝国主义从殖民地的千百万工农身上榨取了大量的超额利润,由于这种剥削积累了巨额财富,从而造成了一种腐朽寄生的食利国家和一些专靠剪息票为生的寄生阶层。帝国主义时代完成了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前提的过程(生产资料的积聚,大规模的劳动社会化,工人组织的扩大),因而也就使“列强”之间的矛盾加剧,引起导致统一世界经济瓦解的战争。因此,帝国主义是腐朽的和垂死的资本主义。它是整个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后阶段。它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
  因此,国际无产阶级革命一般地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特别是产生于它的帝国主义阶段。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已接近自己的最后崩溃。金融资本专政行将灭亡,而让位于无产阶级专政

二、资本主义总危机和世界革命的第一阶段


1.世界大战与革命危机的进程


  资本大国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导致了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1914—1918年)。这次大战震撼了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揭开了资本主义总危机的时期。战争使各交战国的整个国民经济为其服务,建立了强固的国家资本主义,支出了巨额非生产性耗费,毁灭了大量的资料和活的劳动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倾家荡产,加重了产业工人、农民和殖民地人民的无数负担。战争不可避免地加剧了阶级斗争,使后者转变为群众的公开的革命发动和国内战争。帝国主义战线在其最薄弱的环节,在沙皇俄国被突破了。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大地主阶级的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这次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剥夺了剥夺者,从资产阶级和地主手中夺回了生产资料,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一个大国内建立并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创造了新的苏维埃的国家形式,奠定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基础。
  在整个世界资本主义强烈震荡、阶级斗争加剧的基础上,在无产阶级十月革命的直接影响下,欧洲大陆以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爆发了一系列的革命和革命发动:1918年1月芬兰的工人革命;1918年8月日本的所谓“米骚动”;1918年11月奥地利和德国的革命——推翻了半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1919年3月匈牙利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朝鲜的起义;1919年4月巴伐利亚的苏维埃政权;1920年1月土耳其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1920年9月意大利工人夺取工厂;1921年3月德国先进工人的起义;1923年9月保加利亚起义;1923年秋德国的革命危机;1924年12月爱沙尼亚的起义;1925年4月摩洛哥的起义;同年8月叙利亚的起义;1926年5月英国同盟大罢工;1927年7月维也纳工人起义。所有这些事实再加上像印度尼西亚的暴动、印度的深刻动荡以及震撼整个亚洲大陆的中国大革命等这样的事件,归根到底都是国际革命链条上的一个个环节,都是极其深刻的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组成部分。这个国际的革命过程既包括争取无产阶级专政的直接斗争,又包括民族解放战争,也包括与千百万农民群众的土地革命密切联系着的殖民地的反帝国主义的暴动。因此,人类的广大民众都卷入了革命的巨流。世界历史进入了自己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进入了资本主义体系长期延续的总危机阶段。世界经济的统一性反映在革命的国际性上,而世界经济各个部分发展不平衡性则反映在各国革命的不同时间上。
  在资本主义尖锐危机(1918—1921年)的基础上出现的革命变革的最初尝试以苏联无产阶级专政的胜利和巩固以及其他一系列国家无产阶级的失败而告终。这些失败首先是社会民主党领袖们和工会运动的改良主义首领们的叛变政策的结果,同时也是工人阶级大多数还没有站在共产党人一边和一些主要国家里还没有建立共产党的结果。
  这些失败使资产阶级得以加强对无产阶级群众和殖民地人民的剥削,加上无产阶级群众和殖民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降低,这就使资产阶级取得了资本主义关系暂时稳定的局面。

2.革命危机与反革命的社会民主党


  在国际革命的进程中,社会民主党和改良主义工会的领导人以及法西斯式的资本主义战斗组织具有最积极反对革命和积极支持资本局部稳定的反革命力量的特殊意义。
  伴随着1914—1918年战争危机而来的是社会民主党第二国际的可耻破产。奉行民族主义和社会民主党领袖们完全违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提示的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没有祖国的论点,完全违背斯图加特代表大会和巴塞尔代表大会的反战决议,他们之中除个别人以外,全部投票赞成军事拨款,坚决主张保卫帝国主义“祖国”(即保卫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的国家组织),他们不去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相反却成了这种战争的忠实士兵、宣扬者和歌颂者(由社会爱国主义变成为社会帝国主义)。在以后的时期里,社会民主党又支持掠夺性的和约(布列斯特和约、凡尔塞和约);积极帮助将军们血腥镇压无产阶级的起义(诺斯克);武装干涉第一个无产阶级共和国(苏维埃俄国);叛卖已经取得政权的无产阶级(匈牙利);加入帝国主义的国际联盟(托马、保罗-邦库尔、王德威尔得);公开站在帝国主义奴隶主方面压迫殖民地奴隶(英国工党);积极支持最反动的屠杀工人阶级的刽子手(保加利亚、波兰);主动倡议制定帝国主义的“军事法规”(法国);出卖伟大的英国无产阶级的同盟大罢工;帮助镇压矿工的罢工;过去和现在一直在帮助扼杀中国和印度(麦克唐纳政府);充当帝国主义的国际联盟的吹鼓手,充当资本的传声筒和反对苏联无产阶级专政的有组织的力量(考茨基、希法亭)。
  社会民主党利用它的左右两翼来系统地贯彻这种反革命政策:公开反革命的社会民主党右翼是在同资产阶级讨价还价和直接勾结时必不可少的,其左翼则是为了巧妙地欺骗工人所不可或缺的。“左”翼社会民主党玩弄和平主义的词句,有时甚至搬弄革命的词句,实际上则是反对工人,尤其是在紧要关头(1926年英国同盟大罢工时总委员会中的“独立的”和“左翼”的领袖,维也纳起义时的奥托•鲍威尔及其同伙等等);因此,它是社会民主党中最危险的派别。社会民主党在工人阶级中代表着资产阶级利益并完全站在阶级合作的立场上,但有时又转而处于反对派的地位上,在无产阶级的经济斗争中装作维护它的利益的样子,以便骗取工人阶级中一部分人的信任,从而更加无耻地出卖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特别是在决定性的阶级搏斗的时期里更加如此。
  社会民主党现时的主要作用是破坏无产阶级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所必不可少的战斗统一。社会民主党由于一贯从事瓦解无产阶级反对资本的斗争的统一战线而成了帝国主义在工人阶级中的主要支柱。因此,.形形色色的国际社会民主党——第二国际及其附属的阿姆斯特丹工会联合会,就成为资产阶级社会的后备军,成为它的最可靠的支柱。

3.资本主义危机与法西斯主义


  除了帮助资产阶级压迫工人或麻痹工人的阶级警惕性的社会民主党外,还出现了法西斯主义
  帝国主义的时代,阶级斗争的加剧,特别是在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后内战因素的增长,导致了议会制的破产。因此,“新的”管理方法和形式应运而生(例如小内阁制,成立幕后操纵大权的寡头集团,“人民代议制”作用的衰落和变质,“民主自由”的缩小和取消,等等)。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反动势力的这种进攻过程在特殊历史条件下采取了法西斯主义的形式。这些条件就是:资本主义关系的不稳定,社会游民的大量存在,广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贫困化,乡村小资产阶级的不满,最后还有无产阶级群众性发动的不断威胁。资产阶级为使自己的政权保持更大的稳定性、巩固性和持久性,日益需要摆脱议会制,转而采取不受党派关系和联系约束的法西斯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披着“全民族意志”和“职业代表”(实际上是统治阶级各集团的代表)的思想外衣的直接独裁方法,是一种凭借特殊的社会煽动(排犹主义,间或对高利贷资本的攻击,对议会“清谈馆”的愤慨)从而利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的不满情绪的方法,也是一种用建立法西斯战斗团体、党部和官职的严密的雇用等级制来实行收买的方法。同时,法西斯还企图利用工人的不满和社会民主党的消极态度等等打入工人群众内部,拉拢其中最落后的阶层。法西斯主义的主要任务是消灭工人的革命先锋队,即无产阶级中的共产主义分子及其骨干力量。进行社会蛊惑宣传、实际收买方法、采取白色恐怖行动,这就是法西斯主义的特征。法西斯主义在资产阶级特别危急的时期里利用一些反资本主义的词句起家,巩固了自己的政权,但随后就拋弃了自己那些反资本主义的饰物,日益暴露出大资本恐怖独裁的真面目。
  资产阶级适应政治行情的变化,既利用法西斯主义的方法,又利用同社会民主党联合的方法;而社会民主党自身在资本主义最危急的时刻也时常起着法西斯主义的作用。社会民主党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中,表现出法西斯主义的倾向,但是这并不妨碍它在政治行情发生变化的时候以反对党的身份起来反对资产阶级政府。法西斯主义的方法和同社会民主党联合的方法,对于“正常的”资本主义来说都是非常方法,它们标志着资本主义总危机,同时也被资产阶级利用来延缓革命的进程。

4.资本主义稳定的矛盾和用革命手段使资本主义崩溃的不可避免性


  战后整个历史时期的经验证明,用镇压工人阶级和经常压低其生活水平的办法所达到的资本主义的稳定,不能不是局部的、暂时的和腐朽的。
  技术的飞速急剧发展(在某些国家接近于一次新的技术革命),资本的积聚和集中过程的加速,庞大的托拉斯和“国家的”、“国际的”垄断组织的建立,托拉斯和国家政权融为一体,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增长——所有这一切都无法克服资本主义体系的总危机。世界经济分裂为资本主义成分和社会主义成分,市场的缩小以及殖民地的反帝国主义运动,都使得在战后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极端尖锐化。技术进步和工业合理化的另一方面是许多企业倒闭和解散,生产遭到限制,对劳动力无情残暴的剥削,这也就造成了空前规模的大量的经常性失业。甚至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工人阶级状况的绝对恶化也已成为事实。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竞争的加剧和战争的经常威胁,阶级冲突的日益紧张,为资本主义总危机和无产阶级世界革命进入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创造了前提。
  由于帝国主义战争的第一个回合(1914—1918年世界大战)和在前沙俄帝国内部工人阶级取得十月的胜利,世界经济分裂为两个根本对立的阵营:帝国主义国家阵营和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阶级结构的不同,政权的阶级性质的不同,对内、对外、经济、文化政策目的的根本不同,整个发展方向的根本不同,这一切使资本主义世界同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国家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在先前统一的世界经济的范围内有两种敌对的体系在进行斗争:资本主义体系和社会主义体系。阶级斗争过去是在无产阶级尚未掌握政权的条件下进行的,而现在则在巨大的、真正世界性的范围内进行;而全世界工人阶级已经有了自己的国家——国际无产阶级的唯一祖国。苏联的存在及其对全世界劳动者和被压迫群众的影响本身就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最深刻的危机和阶级斗争在历史上的空前扩展和加剧的最明显的表现。
  资本主义世界无力克服自身的内部矛盾,于是企图建立国际性的联合组织(国际联盟),这个组织的主要目的是:制止革命危机不可遏制的发展,用封锁或战争来扼杀无产阶级共和国联盟。与此同时,革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被压迫群众的一切力量都团结在苏联的周围,与极不稳定、从根腐烂但又武装到牙齿的资本的世界联合相对立的是统一的劳动的世界联合。可见,帝国主义战争的第一个回合的结果,就生长出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和规模的新旧根本矛盾:苏联和资本主义世界之间的矛盾。
  另一方面,世界经济中的资本主义成分内部的对抗也尖锐化了。世界经济中心转向美国。“金元共和国”变为世界剥削者,使美国同欧洲资本主义,首先是英国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保守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中最强大的英国同已经争得世界霸权的最强大的年轻帝国主义的美国之间的冲突,成了金融资本各国之间的世界冲突的轴心。受到凡尔塞和约掠夺的德国,在经济上已经恢复元气,重新走上帝国主义政策的道路,再度成为世界市场上不容忽视的竞争者。在太平洋交错着各种矛盾,其中的环节就是美日冲突。除了这些主要的对抗以外,不断变化的和极不稳定的各个国家集团之间的利益上的矛盾也在发展,在这里,二等国家扮演着帝国主义巨头及其联盟手中的辅助工具的角色。
  欧洲内部市场由于战争而缩小,苏联退出纯资本主义流通领域,最重要的原料和燃料产地极度垄断化,在上述种种条件下,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结构的生产能力的增长所造成的后果就是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冲突的扩大。争夺石油、橡胶、棉花、煤炭和金属以及要求重新分配市场和投资场所的“和平”斗争,势必导致新的世界战争;疯狂发展的军事技术的成就愈大,它的毁灭性也就愈大。
  与此同时,宗主国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也在增长。欧洲帝国主义经过战争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殖民地的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苏维埃革命的影响,最主要的海上殖民国家英国内部出现的离心倾向(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所有这些都促使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发动起义。推动亿万中国人民前进的中国大革命意味着在整个帝国主义体系中打开了一个大缺口。千百万印度教工农群众中不断掀起的革命骚动正威胁着帝国主义的世界台柱——大英帝国的统治命运。拉丁美洲国家中反对强大的美帝国主义的声势的高潮,成了阻挡北美资本扩张的力量。由此可见,把几个帝国主义“大国”的金融资本寡头统治下的世界人口的最大多数卷人反帝国主义斗争的这个殖民地革命过程,也是资本主义体系的深刻的总危机的一个表现。就是在欧洲(帝国主义在那里把一些弱小民族置于自己的羁绊之下),民族问题也是加剧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一个因素。
  最后,就是在帝国主义腹地,革命危机也在必不可免地成熟起来: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进攻,对工人阶级生活水平、组织、政治权利的进攻,白色恐怖的加强,引起了无产阶级广大群众日益增强的反抗,使得工人阶级同托拉斯化资本之间的阶级斗争日趋尖锐。劳资之间的大规模搏斗,群众不断革命化的过程,共产党的影响和威望的增长,广大工人群众对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与日倶增的同情——所有这一切都清楚地表明在帝国主义腹地新的革命高潮正在掀起。
  世界帝国主义体系以及资本主义局部稳定的局面就这样在四面八方的围攻下摇摇欲坠了;这种攻击力量来自帝国主义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来自殖民地千百万群众斗争的兴起,来自宗主国的革命无产阶级,最后也来自整个世界革命的枢纽——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国际革命正在发展。
  帝国主义正在联合一切力量来反对国际革命。向殖民地派遣远征军,发动新的世界战争,向苏联进攻,这一切都已被帝国主义列入议程。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一切国际革命力量的篷勃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

三、共产国际的最终目的——世界共产主义


  共产国际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以世界共产主义体系代替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由历史发展的整个进程所准备好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的唯一出路,因为只有它才能消灭资本主义制度下使人类受到退化和灭亡威胁的各种矛盾。
  共产主义制度使社会的阶级分立消灭,即除了消除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外,还消除一切种类和一切形成的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代替互相斗争的各阶级而出现的是统一的世界劳动组合的各成员。人类在历史上第一次亲手掌握着自己的命运。在阶级搏斗和民族战争中消灭无数人的生命和难以数计的财产的那个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人类正以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同自然力量的斗争,发展并提高自己的集体的威力。
  世界共产主义体系在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使之转为公有制之后,就排除了世界市场的自发势力和竞争,排除了社会生产的盲目性,代之以旨在满足迅速增长的社会需求的自觉的和有计划的社会生产组织。随着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竞争的消灭,破坏性的危机和破坏性更大的战争也消灭了。同生产力的大量耗费和社会的病态发展相反,这里是在不受限制、有组织地迅速提高生产力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支配一切资源和健康地发展经济。
  私有制废除和阶级消亡后,人剥削人的现象也随之消灭。劳动不再是为阶级敌人做工,不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变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贫穷消失了,人们经济上的不平等、被奴役阶级的贫困和低微的物质生活水平消失了;由于分工而出现的等级消失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矛盾也随之消失了,最后,性别间的社会不平等的一切痕迹也都消失了。同时,阶级统治的机关,首先是国家政权消失了。作为阶级统治体现者的国家政权也随着阶级的消亡而消亡。一切强制准则也将随之逐渐消亡。
  随着阶级的消亡,教育的各种垄断也消灭了。文化成为公有的财产,旧日的阶级意识形态让位于科学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统治人的现象都不可能存在,人们社会爱好的选择和人类蕴藏的一切才能的和谐发展都有了极其广阔的天地。
  在这里,生产力的增长不再受任何社会性质的限制。生产资料私有制,营私逐利的行为,群众的人为造成的愚昧和贫穷(这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是阻碍技术进步的),以及大量的非生产性耗费,这一切在共产主义社会里都不存在。世界各部分的自然力和天然生产条件的最合理的利用,由于农业一贯落后和农业技术水平低下而形成的城乡对立的消灭,科学和技术相结合、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在最广泛的社会范围内的实际应用相结合,科学劳动本身的有计划的组织,高度完善的统计方法和计划经济调节方法的应用,整个制度的强有力的内部动力——迅速增长的社会需要,所有这一切保证了最高度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从而使人们的精力去从事大力发展科学和艺术。
  世界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提高全人类的福利、为最大限度地缩短人们耗费于物质生产的时间、从而也为历史上空前的文化繁荣提供了可能。与资本主义相反,打破了一切国界、第一次联合在一起的人类的这种新文化是建筑在人与人之间明朗的诚挚的相互关系上的。因此,这种文化将永远埋葬一切神秘、宗教、偏见和迷信,成为无往不胜的科学认识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上,共产主义社会是在自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社会生产力也有了极大程度的增长,社会在它自己的旗帜上写着“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字样。共产主义的这个高级阶段,是以自身发展的初级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作为历史先决条件的。在社会主义阶段上,共产主义社会还只是刚刚脱离资本主义社会,它在经济、道德、思想等各方面还有它所由产生的旧社会的胎记。在社会主义阶段上,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足以按照需要来分配劳动产品的程度,产品还要按照劳动来分配。分工制度,即把一定的劳动职能固定在某些人身上的现象还不能消除,特别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还没有从根本上消灭。尽管阶级已经消灭,但旧的社会阶级划分的残余还依然存在,因而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强制、权利的残佘都还存在。尚未消亡的某种不平等的痕迹从而还保留下来。城乡之间的对立也还没有消灭,没有根除。但是所有这些旧社会的残余已不再受任何社会力量的保护和支持。由于这些残余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联系着的,因此当摆脱资本主义枷锁的人类迅速地征服自然力量、以共产主义精神重新教育自己、从社会主义进入完全的共产主义时,这些残余也就随之消失了。

四、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与无产阶级专政


1.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后者革命地改造前者的时期。与此相适应,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从帝国主义世界专政向无产阶级世界专政的过渡,包括一个很长的无产阶级斗争、失败和胜利的时期;这是资本主义关系持续总危机和社会主义革命即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内战成长发展的时期;这是民族战争和殖民地起义的时期,这些战争和起义本身虽然不是革命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但客观上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它们动摇了帝国主义的统治;这是在世界经济内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体系同时并存、两者之间“和平”关系和武装斗争同时并存的时期;这是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结成联盟、帝国主义国家进行反对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的战争、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同殖民地各国人民的关系日益密切的时期。
  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这种不平衡在帝国主义时代更为明显和尖锐了。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决不能把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看做是同时发生和到处发生的一次性行为。由此可以得到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只是在为数不多的几个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里取得胜利。然而无产阶级每次这样的胜利都会扩大世界革命的基地,从而也会加剧资本主义的总危机。因此,资本主义体系已整个地面临着自己的最后崩溃。金融资本的专政必将灭亡,让位于无产阶级专政。
  资产阶级革命只意味着业已形成的、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制度的政治解放,并把政权从一个剥削阶级手中转到另一个剥削阶级手中,而无产阶级革命则意味着无产阶级用暴力闯入资产阶级社会的财产关系领域,剥夺剥削者阶级,把政权转到以根本改造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消灭一切人剥削人现象为目的的阶级手里。然而,如果说资产阶级革命必须经历若干个世纪、经过许多次革命才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推翻封建贵族的政治统治,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尽管不是一次性行动却要包括整整一个时代,却能依靠各国之间更加密切的联系而在迅速得多的时间里解决自己的任务。只有在无产阶级取得彻底的世界性胜利并在全世界巩固自己的政权以后,才接着有一个较长的大力建设世界社会主义经济的时代。
  无产阶级夺得政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形式和提髙无产阶级文化的前提,无产阶级要改造自己的本性,使自己成为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成熟领导者,吸引其他各阶级参加这一改造过程并从而为消灭一切阶级打下基础。
  在争取无产阶级专政和随后的反对地主和资本家联盟的社会制度改造的斗争中,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思想领导和政治领导的工农联盟,这个联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
  整个过渡时期的特点是:无情镇压剥削者的反抗,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大规模地用社会主义精神改造人们,逐步消灭阶级。只有随着这些伟大历史任务的完成,过渡时期的社会才开始转变为共产主义的社会。
  由此可见,世界无产阶级专政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决定性的前提条件。这一专政只有在社会主义在个别一些国家或一系列国家里取得胜利之后才能实现,这时,新成立的无产阶级共和国将同已经存在的无产阶级共和国结成联邦;这种联邦性的联合网将逐步扩大,把脱离帝国主义羁绊的殖民地也包括在内;这些共和国联邦最后组成世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组织成为国家的国际无产阶级领导下实现人类的大联合。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并不是靠获得议会中的多数来和平地“取得”现成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资产阶级使用一切暴力和恐怖手段来保卫和加强自己掠夺得来的财产和自己的政治统治。资产阶级和过去的封建贵族一样,不经过极其顽强猛烈的斗争是不可能把自己的历史地位让给新阶级的。因此,只有用无产阶级的严厉的暴力才能摧毁资产阶级的暴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就是用强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打碎资本主义的国家机构(资产阶级军队、警察、官僚等级制度、法庭、议会等等),而代之以新的无产阶级的政权机关,这些机关首先是镇压剥削者的工具。

2.无产阶级专政及其苏维埃形式


  1917年的十月革命和匈牙利革命无可比拟地扩大了1871年巴黎公社的经验,这两次革命的经验表明,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最合适的形式是一种不仅在阶级本质上、而且在内部结构上与资产阶级国家根本不同的新型的国家,这就是苏维埃国家的类型。正是这种直接从最广泛的劳动者群众运动中产生出来的类型保证了群众的最大积极性,从而也就成为最终胜利的最大保障。
  苏维埃类型的国家是民主的最高形式,即无产阶级民主,它与作为资产阶级专政的伪装形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截然相反。无产阶级的苏维埃国家是无产阶级的专政,是它的单一的阶级政权。与资产阶级民主相反,无产阶级的苏维埃国家公开承认自己的阶级性,公开提出为了最大多数居民的利益而镇压剥削者是自己的任务。无产阶级的苏维埃国家剥夺阶级敌人的政治权利,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加强无产阶级的领导作用,使无产阶级在跟分散的小资产阶级农民比较之下,暂时地享有一系列优惠权利。无产阶级国家在解除阶级敌人的武装和镇压他们的时候,也把这种剥夺政治权利和一定程度上限制自由的措施看做是临时的手段,用来粉碎剥削者维持和恢复其特权的尝试。无产阶级国家在自己的旗帜上写着: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不是为了使政权永世长存,不是从自己的行会利益和狭隘职业利益出发,而是为了更好地使落后和分散的广大农村无产者、半无产者和劳动农民同先进的工人阶层团结在一起,有步骤地逐渐克服阶级差别。苏维埃作为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团结与组织群众的最广泛的形式,实际上吸引最广大的无产者、农民和一切劳动者参加社会主义的斗争和建设,吸引他们参加实际的国家管理;苏维埃的全部工作都依靠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在劳动人民内部实现着广泛的民主,比任何其他政权形式都无可比拟地更接近群众。改选代表的权利,撤回代表的权利,行政权和立法权的统一,不按地区原则、而按生产原则进行选举(由工厂、作坊等进行选举)——所有这些保证着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劳动群众能够有系统地、不间断地积极参加一切社会事业: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和文化的事业,这样也就在资产阶级议会制共和国和无产阶级苏维埃专政之间划了一道深刻的界限。
  资产阶级民主和它所标榜的公民在法律面前形式上的平等,是建立在物质经济领域中惊人的阶级不平等的基础上的。资产阶级民主维护和巩固资本家和大地主阶级对决定性的生产资料的垄断,使之不受侵犯,从而使各个被剥削阶级首先是无产阶级的法律上的形式平等以及实际上受到层层限制的民主权利和自由成为法律上的空文,从而也就成为欺骗和奴役群众的手段。这种所谓民主,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因此它是资本主义的民主。苏维埃国家剥夺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首先和主要保障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者实现权利的物质条件,保证工人阶级拥有住房、公共建筑、印刷所、交通工具等等。
  苏维埃国家剥夺了人民的敌人和剥削者的一般的政治权利,第一次彻底消灭了剥削制度下因性别、宗教、民族的差别而形成的公民之间的不平等;它在这方面确立了任何一个资产阶级国家未曾实现过的平等;同时,无产阶级专政在这方面不断创造使这种平等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如解放妇女、促进前殖民地的工业化等各种措施。
  可见,苏维埃民主是无产阶级的民主,劳动群众的民主,反剥削者的民主。
   苏维埃国家彻底解除了资产阶级的武装,把武器集中在无产阶级手里;它是武装的无产阶级的国家。在这里,武装力量的组织是根据符合整个无产阶级专政制度和保证工业无产阶级的领导作用的阶级原则建立起来的。这样的组织依靠革命的纪律,同时保证红军和红海军战士同劳动群众之间的经常的、极其密切的联系,保证战士们参加国家管理和社会主义建设。

3.无产阶级专政和剥夺剥夺者


  胜利了的无产阶级利用夺得的政权,作为实现经济变革杠杆,即把资本主义的财产关系革命地改造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关系。这场巨大的经济革命的起点就是剥夺地主和资本家,即变资产阶级的垄断所有制为无产阶级国家所有制
  在这方面,共产国际提出无产阶级专政的下列基本任务。

  (一)工业、运输业、通讯联络机构

  (1)没收一切私人资本的大型工业企业(工厂、制造厂、矿山、电站)归无产阶级国家所有,一切国营和市营企业转交给苏维埃。
  (2)没收私人资本的铁路、汽车和水上运输企业以及各种空运工具(货运和客运飞机)归无产阶级国家所有,国有的和市有的各种运输工具转交给苏维埃。
  (3)没收私人资本的通讯联络工具(电报、电话、无线电)归无产阶级国家所有,一切国营的、市营的和其他类型的通讯联络机构转交给苏维埃。
  (4)组织工人对工业的管理。设立国家的管理机关,吸收工会直接参加这项管理事业。保证工厂委员会的应有作用。
  (5)改变工业工作以适应广大劳动群众的需求。改组那些满足统治阶级消费需要的工业部门(生产奢侈品等等的部门)。加强推进农业发展的工业部门以巩固同农民经济的结合,保证国营经济的发展,加快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二)农业

  (1)没收城市和乡村中的一切大地产(私人的、教会的、庙宇的等等)归无产阶级国家所有,一切国有的和市有的地产,包括林木、地下资源、水流等等,转交给苏维埃;然后实行全部土地的国有化。
  (2)没收大地主的全部生产资料,如建筑物、机器设备和其他用具、牲畜、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型磨坊、制酪房、牛奶厂、烘烤房等等)。
  (3)把大田庄,特别是具有经营示范作用或重要经济价值的大田庄转交给无产阶级专政机关管理并建立苏维埃农场。
  (4)把从地主手中和其他方面没收来的部分土地,特别是原来租给农民耕种的土地,拨给农民(贫农和一部分中农)使用。交给农民使用的土地面积大小,既要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也要考虑中立中农并把他们争取到无产阶级一边来的必要性;土地面积大小还应该根据不同条件而有所不同。
  (5)禁止买卖土地,以保证土地处于农民手中,防止转人资本家奸商等人之手。坚决同违犯这项法律的人作斗争。
  (6)制止高利贷活动。取缔盘剥性契约。免除农民中被剥削阶级所负的债务。豁免贫农的赋税,等等。
  (7)国家采取广泛措施以提高农业生产力;发展农业电气化、拖拉机制造、化学肥料生产,增产苏维埃农场的精选种籽和育种牲畜,大量发放改良土地的农业贷款,等等。
  (8)支持和资助农业合作社和各种形式的农村集体生产组织(共耕社、公社等等)。系统地宣传在农民普遍自愿的基础上组织农民的合作社(销售、供应、信用合作社),宣传向大型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过渡——大型经济由于具有无可争辩的技术上和经济上的优越性,可以带来最大的直接经济利益,也最便于引导广大劳动农民群众转向社会主义。

  (三)商业与信贷

  (1)一切私人银行收归无产阶级国家所有(全部黄金储备、有价证券、存款等都移交给无产阶级国家),国营的、市营的和其他种类的银行转交给无产阶级国家。
  (2)集中全部银行业务,一切实行国有化的大银行专属于一个中央国家银行。
  (3)批发商业和大规模的零售商业企业(货栈、谷仓、商店、存货等等)收归国有,交给苏维埃国家机关。
  (4)竭力鼓励成立消费合作社,使之在统一系统的基础上并保证群众自愿参加其建设的条件下,成为分配机关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5)对外贸易实行垄断。
  (6)废除(取消)一切积欠国内外资本家的国债。

  (四)劳动保护、社会生活等等

  (1)缩短工作日至7小时,在特别有害劳动者健康的部门缩短至6小时。在生产力发达的国家可进一步缩短工作日并向5天工作周制过渡。工作日应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进行调整。
  (2)—般禁止给女工安排夜工和对健康特别有害部门的工作。禁止使用童工。禁止加班工作。
  (3)特别缩短青年的工作日(未满18岁的青工的工作日最长为6小时)。通过物质生产与普通教育、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青工劳动实行社会主义的改革。
  (4)举办各种社会保险(残废、年老、不幸事故、失业等),由受保人自行管理保险事宜,费用由国家负担(在还保留私人企业的地方由企业主负担)。
  (5)广泛开展保健活动,组织免费医疗。同社会性疾病进行斗争(酒精中毒、性病、结核病)。
  (6)在法律上和生活上,男女的社会地位一律平等,彻底修改婚姻法和家庭法,确认母亲养育子女的社会职责,保护母亲和婴儿。着手实行由社会照管和教育儿童和青年的工作(托儿所、幼儿园、保育院等等)。建立各种设施以逐渐减轻家务劳动(公共食堂、洗衣房),有计划地对各种奴役妇女的观念和传统展开文明的斗争。

  (五)住房问题

  (1)没收大房产。
  (2)将没收的房屋交由地方苏维埃管理。
  (3)工人迁居到原资产阶级的住区。
  (4)将宫殿、巨大的公私建筑交由工人组织支配。
  (5)执行大规模的住宅建设计划。

  (六)民族问题和殖民地问题

  (1)承认不分种族的一切民族享有完全的自决权,即直至实行国家分离的自决权。
  (2)—切摆脱资本主义的民族自愿地联合和集中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以反对帝国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经济。
  (3)彻底坚决地反对对任何民族或种族的一切限制和束缚。一切民族和种族享有完全平等的权利。
  (4)苏维埃国家以全部力量和各种手段保证并支持本民族的文化,摆脱资本主义的控制,在发展这些文化的内容上彻底遵循无产阶级的路线。
  (5)大力促进过去受压迫的“地区”、“边区”和“殖民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从而为真正的、完全的民族平等建立牢固的基础。
  (6)反对一切沙文主义、民族仇视、种族偏见和各种各样的封建的和资本主义的野蛮思想的残余。

  (七)思想影响手段

  (1)将印刷所收归国有。
  (2)对报纸和出版事业实行垄断。
  (3)将大的电影企业、剧院等收归国有。
  (4)利用收归国有的“精神生产”手段向劳动人民进行广泛的政治教育和普通教育,根据无产阶级的阶级原则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文化。

4.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政策原则


  在执行上述各项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
  (1)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私有制原则已经深深植根于广大农民阶层之中,因此不能立即完全废除土地私有制并将全部土地收归国有。在这些国家里只能通过一系列过渡性措施逐步地将全部土地收归国有。
  (2)生产的国有化一般不应波及中小生产单位(农民、手工业者、匠人、中小商人、小工业家等等),这是因为:
  第一,无产阶级必须严格区分简单商品生产者劳动所得的财产和资本家剥削所得的财产,前者可以而且应该逐步纳入社会主义建设的轨道,而后者的废除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前提。
  第二,取得政权的无产阶级,特别是在专政的最初阶段,还缺乏足够的组织力量,以便不仅摧毁资本主义,而且直接组织中小个体生产单位在新的社会主义基础上的联系。只有在无产阶级国家对这些单位的各种集体化形式给以系统的、强有力的支援的条件下,才能把这些小规模的个体经济(首先是农民经济)逐步地吸收到统一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组织中来。任何强力破坏他们的经济、强迫他们实行集体化的做法,只会导致相反的结果。
  (3)不仅在小资产阶级占人口极大多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经济落后的国家,而且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中心(美国、德国以及一定程度上的英国),都有大量小生产单位的存在(首先是农户、农场主、手工业者、小商人经济等等),这就要求在发展的初期必须在一定范围内保存经济联系的市场形式、货币制度等等。经济成分的多样性(从社会化的大工业到小农经济和手工业者经济)(必然伴随着这些经济形式的斗争),与这些经济形式相适应的阶级和阶级集团的多样性以及不同的经济活动动机和不同利益的斗争,最后,各个经济生活领域中从资产阶级社会继承过来、一时无法根除的习惯和传统——所有这一切要求无产阶级的经济领导把社会主义大工业和简单商品生产者的小经济通过市场关系正确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这种结合既要保证社会主义工业的领导作用,同时也要保证农民经济的主要部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分散的小农劳动在全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愈大,市场关系的范围就愈广,而直接的计划领导的作用愈小,整个经济计划也就愈要根据对自发形成的经济关系的估计来决定。相反,小经济的比重愈小,社会化劳动的成分愈大,集中化和社会化的生产资料愈多,市场关系的范围也就愈小,计划的意义也就愈比自发势力强大,生产领域如分配领域中的直接计划领导也就愈加显著、愈加广泛。
  社会化大生产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优越性,一切最重要的经济命脉(工业、运输、大农场、银行等等)集中在无产阶级国家手里,有计划的经济领导,整个国家机器的巨大力量(预算、税收、行政立法和一般立法)——所有这一切,只要无产阶级实行正确的阶级政策,即只要正确估计阶级关系,就能导致经常不断地、有计划地排除私人资本的残余,排除在比较自由的贸易和市场关系中随着简单商品生产者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城乡资本主义萌芽(大农、富农)。另一方面,通过农民经济的合作化和集体经济形式的发展,也能有步骤地把农民经济的主要部分(即小农和中农经济)吸收到日益发展的整个社会主义体系中来。与市场关系相联系的、表面上看来是资本主义的经营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价格计算、货币工资、买卖、信贷和银行等等),实际上起着社会主义变革的杠杆的作用,因为它们是越来越多地在为彻底社会主义类型的企业服务,即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服务。
  这样,只要苏维埃国家实行正确的政策,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市场关系在其发展中就孕育着自身灭亡的前提:它们帮助对私人资本的排挤,帮助对农民经济的改造,帮助把生产资料进一步集中和积聚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从而促进整个市场关系的消灭
  在可能发生的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资本家的武装干涉和长期反革命战争的情况下,必须首先从保卫无产阶级专政的利益出发。这时可能出现实行军事共产主义的经济政策(“军事共产主义”)的必要性;这种政策不外是组织合理的消费以加强国防,因此就要加强对资本主义集团的压力(没收、征用等等),大体上取消自由贸易和市场关系,高度地抑制对小生产者的个人经济刺激,从而必然造成国家生产力的下降。这种“军事共产主义”政策虽然摧毁了国内的敌对阶层的物质基础,保证了现有储备的合理分配,有利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军事斗争,并在这些方面有其历史的论据,但是决不能看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正常的”经济政策体系。

5.无产阶级专政和阶级


  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在新条件下的继续。无产阶级专政是一场顽强的斗争,流血的和不流血的、暴力的和和平的、军事的和经济的、教育的和行政的斗争,反对旧社会的各种力量和传统、国外的资本主义敌人、国内的剥削阶级残余,在尚未消灭的商品生产基础上产生的新兴资产阶级萌芽。
  在国内战争结果的条件下,阶级斗争以新的形式继续在进行,首先表现为以旧经济成分的残余及其新生萌芽为一方,以社会主义经济形式为另一方的斗争;斗争的形式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上不断变化,在最初一些阶段上这种斗争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尖锐起来。
  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初期阶段,无产阶级对国内各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政策遵循以下的原则:
  (1)大资产阶级地主以及效忠于他们的军队、将军和高级官吏是工人阶级的死敌,必须对他们作无情的斗争。利用其中某一部分人的组织能力是可以的,但一般只有在专政得到巩固、剥削者的一切阴谋和暴动被有效地镇压之后才可能。
  (2)对待在资产阶级传统中生长起来而其上层分子与资本的指挥机关有着密切联系的技术知识分子,无产阶级在最坚决地镇压其中敌对无产阶级的阶层的一切反革命行动的同时,应当注意到利用这批熟练的社会力量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性,采取各种方式鼓励其中抱中立态度的、特别是对革命抱友好态度的那些人。无产阶级在把社会主义的经济技术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图景在整个社会的规模上展开的时候,应该不断地把技术知识分子争取到自己方面来,使他们处于无产阶级的思想影响之下,保证他们在社会主义改造事业中紧密合作。
  (3)在对待农民的关系上,共产党的任务是依靠农业无产阶级,把农村的一切被剥削劳动阶层争取到自己方面来。胜利了的无产阶级应当严格区分农民当中的各个不同阶层并估计到他们各自所占的比重,竭力支持农民中贫苦的半无产者阶层,把地主的土地分一部分给他们,帮助他们同高利贷资本作斗争,等等。其次,无产阶级应当中立中农阶层,无情地镇压同地主相勾结的农村资产阶级的任何一点反抗。随着无产阶级专政的巩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无产阶级应当从中立中农的政策转向同广大中农结成巩固联盟的政策,但这决不意味着采取分掌政权的观点。因为一方面,无产阶级专政体现了只有产业工人能够领导全体劳动群众这个事实,另一方面,无产阶级专政尽管是这个阶级独掌政权,但同时也是作为劳动者先锋队的无产阶级与广大非无产者劳动群众或其中大多数人的特殊形式的阶级联盟,这个联盟的目的是推翻资本,坚决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和复辟企图,最终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
  (4)对于不断动摇于极端黑帮分子和无产阶级同情者之间的城市小资产阶级,也同样应当使之中立并尽可能地争取到无产阶级方面来。这就需要保持他们的小私有财产,给予一定的经济流转的自由,取消高利贷盘剥,并由无产阶级给予各种不同形式的帮助,以便反对各种各样的资本主义压迫。

6.无产阶级专政体系中的群众组织


  在执行无产阶级专政的上述各项任务时,群众组织,首先是工人组织的任务职能起了根本性的变化。第一次有组织地团结和教育无产阶级广大阶层的群众性工人组织——工会(产业联合)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罢工斗争以及进一步反对托拉斯化资本及其国家的群众斗争的主要工具。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工会则变成这一专政的最重要的杠杆,变成吸引广大无产阶级群众参加社会主义生产管理的共产主义学校,变成直接联系国家机器的各个部分、影响国家机构各部门工作、保卫工人阶级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反对苏维埃国家机关的官僚主义歪风的一种组织。这样,工会就成为无产阶级经济组织的基本骨架,因为工会要为建设工作选拔领导干部,要把广大无产阶级群众吸引到建设工作中来,要把同在非无产阶级的阶级影响下和群众文化较低的影响下不可避免地产生的各种官僚主义歪风作斗争当做自己的一项特殊任务。
  工人阶级的合作社组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尽管改良主义者寄予种种空想)只能起微不足道的作用,常常还由于资本主义体系的总的条件而成为这一体系的点缀品。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它们可以成为而且应当成为分配机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最后,农民的农业合作社(销售、购买、信用、生产等合作社)在给予适当的领导并保证真正拥护无产阶级专政的广大劳动群众确实参加的条件下,可以而且应当成为联系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农民经济的合作社组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若能存在的话,多半势必变成为资本主义的企业,因为它们依赖于资本主义的工业、资本主义的银行、资本主义的整个经济界,并且受改良主义者、乡村资产阶级、有时甚至是地主的领导;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农民经济的合作社组织则在不同的相互关系体系下发展,并依赖于无产阶级的工业、无产阶级的银行等等。在无产阶级实行正确的政策、有计划地进行反对合作社组织内部和外部的资本主义成分的阶级斗争,依靠社会主义工业的领导的条件下,农业合作社就会成为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集体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杠杆。尽管如此,但在个别国家里,最初阶段上还是可能有一些消费合作社特别是农业合作社,在资产阶级及其社会民主党代理人操纵下成为反革命活动和对工人革命的经济建设实行怠工的据点。
  无产阶级通过自己的多种形式的组织来完成整个的战斗任务和建设工作,这些组织应当实际成为苏维埃国家联系工人阶级各阶层广大群众的纽带;在这些工作中无产阶级将保证意志和行动的统一,并通过共产党在无产阶级专政体系中的领导作用来实现这种统一。
  无产阶级政党直接依靠工会和其他各种包括工人群众并通过工人也包括农民在内的组织(苏维埃、合作社、共青团等等),并经由这些纽带领导整个苏维埃体系。只有在一切群众组织忘我地支持苏维埃政权的条件下,只有在阶级意志完全统一的条件下,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无产阶级才可能实现自己作为新社会的组织者的作用。

7.无产阶级专政和文化革命


  作为人类新社会的组织者的这种作用,要求无产阶级本身文化上的成熟,改造自己的本性,不断选拔能掌握科学、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一切成就的新干部,以建设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新文化。
  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前提是: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阶级的文化在成熟上已超过统治阶级,并在封建社会内部已取得经济生活的控制权。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所处的条件则不同。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是一个经济上被剥削、政治上受压迫、文化上遭抵制的阶级,它只有在过渡时期,只有在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在摧毁了资产阶级对教育事业的垄断和掌握了全部科学,依靠在宏伟建设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才能改造自己的本性。为了广泛培养共产主义意识和社会主义事业本身,必须广泛地进行人的改造,这种改造只有通过实际运动、通过革命才能实现;因此,革命之所以必要,不仅因为要推翻统治阶级别无其他办法,而且因为这个推翻的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从旧社会的一切污秽中荡涤出去,才能建设新社会。
  工人阶级在消灭资本家阶级对生产资料的垄断的同时,还应当消灭资产阶级对教育的垄断,即掌握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全部学校。对于无产阶级的事业来说,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就是从工人阶级中培养出生产方面的专家(工程师、技术员、组织人员、会计师等等)和军事、科学、艺术等方面的专家。此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提高无产阶级群众的一般文化水平,对他们进行政治教育,提高知识水平和技术熟练程度,养成从事社会工作和管理的技能,同资产阶级和小市民的偏见残余作斗争,等等。
  只有当无产阶级使自己的先进分子占有了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的所有这些“指挥岗位”,只有当这些先进分子日益成长、不断吸引本阶级越来越多的成员参加到文化革命的过程中来并逐渐克服无产阶级内部“先进”阶层和“落后”阶层的区分时,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才有保障,防止官僚主义腐化和阶级蜕化也才有保障。
  然而,无产阶级在革命过程中不仅改造自己的本性,而且改造其他阶级的本性,其中首先是为数众多的城乡小资产阶级,特别是劳动农民。工人阶级吸引最广大的群众参加文化革命,引导他们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利用一切方法团结他们并用共产主义精神教育他们,向一切反无产阶级的思想和行会思想作坚决的斗争,极其坚决而有步骤地克服农村中一般的和文化上的落后状态,这样,工人阶级也就为在集体经济形式的基础上——消灭社会的阶级划分准备了条件。
  在关系到广大群众的文化革命的任务中,同毒害人民的鸦片——宗教进行的斗争占着特殊重要的地位,这场斗争必须经常地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无产阶级政权应当取消国家对作为过去统治阶级的鹰犬的教会的任何援助,应当取消教会对国家举办的教育事业的任何干预并无情地镇压教会机构的反革命活动。与此同时,无产阶级政权容许信仰自由,但取消以前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的特权,并运用自己掌握的各种手段进行反宗教宣传,根据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来改造整个教育事业。

8.争取世界无产阶级专政的斗争与革命的基本类型


  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是由许多不同时间、不同种类的过程组合而成的,其中有:纯粹的无产阶级革命,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族解放战争,殖民地革命。只有到了最后阶段,革命过程才导致世界无产阶级专政
  在帝国主义时代日趋尖锐的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资本主义类型的多样性,造成了不同国家内资本主义成熟程度的不同,造成了各国革命过程的不同的特殊条件。这些情况所造成的历史上必不可免的结果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途径和速度各不相同,许多国家必须经过通向无产阶级专政的一定的过渡阶段,以及个别一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形式有所不同
  个别一些国家向无产阶级专政过渡的不同条件和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美国、德国、英国等)有着强大的生产力和高度集中的生产,那里小经济的作用比较微弱,资产阶级民主的政治制度建立已久。在这些国家里,政治方面的主要纲领要求是直接过渡到无产阶级专政。经济方面的最突出要求是:没收全部大生产,组织大量国营的苏维埃农场,把少量土地分配给农民,容许较小范围内的自由市场关系,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农民经济集体化的髙速度发展。
  资本主义中等发展的国家(西班牙、葡萄牙、波兰、匈牙利、巴尔干各国等)在农业中还有较多的半封建关系的残余,具有为社会主义建设所必需的一定最低限度的物质前提,资产阶级民主的改革尚未完成。其中有些国家可能出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较为迅速地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另一些国家则属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类型,但带有大量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任务。因此,在这样的国家里,无产阶级专政也可能并不立即出现,而是在从无产阶级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向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专政转变的过程中出现;至于在直接发展无产阶级革命的国家里,这个革命要以无产阶级对广泛开展的农民土地运动实行领导为前提;整个土地革命起着十分巨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在没收大地产的过程中,大部分没收的土地分给农民支配;无产阶级取得胜利后,市场关系仍有着广阔的领域;农民合作化并进而在生产上联合起来的任务,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任务中占着重大的地位。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相对来说是缓慢的。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国、印度等)和附属国(阿根廷、巴西等)有一定的工业萌芽,有时工业还相当发达,但多数情况下不能独立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这些国家里,中世纪封建关系或“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关系在经济和政治上层建筑中还占据优势;最后,这些国家的最重要的工业、商业、银行企业、主要运输工具等等集中在外国帝国主义集团手里。在这里,具有关键性意义的一方面是进行反封建的斗争和彻底实行农民的土地革命,另一方面是进行反对外国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在这里,一般只有经过一系列准备阶段,只有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整个时期之后,才能过渡到无产阶级专政;而在这些国家进行有成效的社会主义建设,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取得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直接援助才有可能。
  在更落后的国家里(例如非洲的某些地区)差不多没有或根本没有雇佣工人,大多数居民还处在部落生活的状况下,原始民族社会的残余仍然保留;在这里,几乎不存在民族资产阶级,外国帝国主义主要充当掠夺土地的武装占领者;民族解放斗争是这里的中心问题。如果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能给以实际的强有力的援助,那么这些国家中的民族起义及其胜利就有可能开辟一条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而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因此,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内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已提上日程、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这一具有世界意义的因素业已存在的当前时代里,由于世界资本主义的渗入而激起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解放运动,有可能导致这些国家在无产阶级专政和整个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帮助和支援下走向社会主义,尽管孤立地来看这些国家的社会关系尚未成熟。

9.争取世界无产阶级专政的斗争与殖民地革命


  一些主要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进行革命斗争的特殊条件,争取无产阶级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斗争以及由这种专政转变为无产阶级专政的不可避免的长期性,加上一些起决定作用的民族因素,给这些国家的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特殊任务,这些任务的解决是无产阶级专政总任务的准备阶段。共产国际认为这些特殊任务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项:
  (1)推翻外国帝国主义、封建主和地主官僚的政权。
  (2)确立在苏维埃基础上的无产阶级和农民的民主专政。
  (3)实现完全的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
  (4)废除国债。
  (5)将属于帝国主义者的大企业(工业、运输业、银行及其他企业)收归国有。
  (6)没收地主教会和寺院的土地。
  (7)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8)组织工农革命军队。
  在无产阶级起领导作用的那些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随着以后斗争的发展和深入(资产阶级的怠工,没收属于这些资产阶级阶层所有的企业,由此必然转变为大工业的国有化),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将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在没有无产阶级的殖民地,推翻帝国主义者的政权必然意味着组织人民(农民)苏维埃政权,没收外国人的企业和土地,并将它转交给国家。
  从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和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角度来看,殖民地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起着重大的作用。在过渡时期,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之所以具有重大意义,还因为它们对于作为世界城市的工业国来说起着世界乡村的作用,而建立社会主义的世界经济、正确地把工农业结合起来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乃是如何对待以前的帝国主义殖民地的问题。因此,同殖民地劳动群众结成兄弟般的战斗联盟乃是作为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领导者的世界工业无产阶级的最主要任务之一
  由此可见,世界革命的进程在唤起宗主国工人投入争取无产阶级专政的斗争的同时,也唤起殖民地亿万工农群众投入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由于以苏维埃共和国及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为代表的社会主义中心的存在,摆脱帝国主义羁绊的殖民地在经济上就有可能向世界社会主义的工业基地接近并逐渐联合起来,不经过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制度的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建设的轨道,从而获得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原先落后的殖民地的农民苏维埃和原先较发达的殖民地的工农苏维埃围绕着无产阶级专政的中心在政治上团结起来,加人日益发展的苏维埃共和国联邦的统一体系,从而加入世界无产阶级专政的体系。作为新的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将获得世界性的规模。

五、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和国际社会主义革命


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阶级斗争


  世界经济分裂为资本主义国家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是资本主义制度深刻危机的基本表现。因此,苏联无产阶级专政的内部巩固,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苏联在无产阶级群众和殖民地被压迫民族中影响和威信的增长,都意味着国际社会主义革命的继续、壮大和扩展。
  苏维埃共和国的工人在国内不仅拥有足以推翻地主和资产阶级、而且拥有足以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的一切必要的和足够的物质前提。他们在国际无产阶级的援助下,英勇地击退了国内外反革命武装力量的进攻,巩固了自己同基本农民群众的联盟,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保证农业生产力增长和社会主义工业的主导作用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工业与小农经济的联系;代替对寄生阶级的非生产性消费的资本主义服务而出现的这种工业与农业经济相结合;不是为了追求资本主义利润、而是为了在群众消费迅速增长的条件下满足这种需要而进行的生产——归根到底大大刺激了整个生产过程;最后,经济命脉高度集中在无产阶级国家手里,计划领导因素的日益增长以及与此相联系的节约和最合理地分配生产资料——所有这一切使无产阶级有可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迅速迈进。
  苏联的无产阶级提高了整个国家经济的生产力,坚持执行苏联工业化的方针(这一方针的高速度是由整个国际和国内的局势决定的),不顾资本主义大国一再企图实行财政的和经济的封锁,提高了全国生产资料方面以及全国总生产量和商品总流转量方面的国民经济的社会化(社会主义的)成分的比重。这样一来,在土地国有和国家工业化日益扩大的条件下,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运输业和银行系统,通过国营贸易和迅速发展的合作社,日渐把小农经济和最小农经济引导起来。
  特别是在农业方面,生产力的提高是在限制农民分化的条件下实现的(土地收归国有,从而禁止买卖土地,实行高额累进税制,对贫农和中农的合作社和生产组织给以经济援助,制定雇佣劳动的法律,剥夺富农的若干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成立特殊的贫农组织等等)。但是,当社会主义工业的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能够广泛地为农业奠定新的技术基础,从而迅速地把农民经济的生产联合组织结成为大型的公共经济(集体农庄)的地步时,富农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抬头,他们会同所谓的“新资产阶级”建立起经济上的,然后是政治上的联系。
  苏联的无产阶级掌握着具有决定意义的经济命脉,不断在排挤城市私人资本的残余(在“新经济政策”后期,城市私人资本的比重已急剧下降),用一切方法限制在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农村剥削者阶层,支援农村中的苏维埃农场并广泛建设新的苏维埃农场,吸引农村中简单商品生产者的基本群众加人统一的苏维埃经济组织体系,从而通过迅速发展的合作化来吸引他们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工业经济领导的条件下,合作化就等于发展社会主义),从恢复时期过渡到国内全部生产技术基础的扩大再生产,这时,苏联的无产阶级便向自己提出并已在着手执行一项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任务(一般生产资料的生产,其中特别着重于重工业和电气化),并且除了进一步发展销售、收购和信用合作社外,还要在集体化的基础上直接组织农民生产合作社,并使其规模日益扩大,为此要求无产阶级国家大力给予物质支援。
  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已经成为基本上决定着苏联经济整个发展过程的一股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从而能够继续大踏步地发展,不断地克服由于国家的小资产阶级性质以及阶级矛盾暂时尖锐化而产生的种种困难。
  由于工业设备必须更新,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必须进行,这就不能不引起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一系列巨大困难,这些困难归根到底是由于国家在技术和经济方面的落后以及在帝国主义战争和国内战争的年代里遭受破坏而产生的。但是尽管如此,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并且在对工业实行社会主义合理化措施和进行科学组织的同时,逐步推行七小时工作制,这为改善工人阶级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展开了广阔的前景。
  在苏联经济高涨和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在久经革命斗争锻炼的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致的工人阶级片刻也没有停止同富农作斗争,他们依靠贫农,与中农基本群众结成巩固的联盟,日益广泛地吸引千百万劳动群众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这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发展广大群众组织(作为领导力量的党,作为整个无产阶级专政体系的中坚骨干的工会,共青团,各种合作社,女工和农妇组织,各种所谓的“自愿社团”,工农通讯组织,体育、科学和文化教育组织),用一切方法鼓励群众的首倡精神,不断地大批提拔工人担任各种经营管理的领导职务。不断地吸引群众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经常地用一批又一批无产者出身的工作人员来刷新整个国家机构、工会机构和党的机构,有计划地通过髙等学校和专门训练班等,从一般工人特别是青年工人当中培养出各种建设部门的新的社会主义干部,这就是防止直接担任管理工作的无产阶级干部产生官僚主义僵化作风或社会腐败现象的主要保障之一。

2.苏联的作用及其国际革命义务


  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粉碎了俄国帝国主义,解放了过去在沙皇帝国统治下的一切殖民地和被压迫民族,通过这些地区的工业化,不断地为这些民族的文化和政治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在苏联的宪法中确定了自治州、自治共和国和加盟共和国的法律地位,并充分实现了民族自决权,这样,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保证了苏联各民族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事实上的平等。
  苏联是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是工人阶级取得伟大胜利的国家,是工农联盟的国家,是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发展着新文化的国家,因此它就必然要成为一切被压迫阶级开展世界运动的基地,成为国际革命的中心和世界历史的最重大因素。世界无产阶级在苏联第一次找到了真正的祖国,对于殖民地运动来说,苏联正在成为一个具有巨大吸引力的中心。
  由此可见,在资本主义总危机的条件下,苏联之所以成为最重要的因素,不仅是因为它脱离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奠定了新的社会王义经济体系的基础,而且是因为它起着无比巨大的革命作用,它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国际动力,推动着各国无产阶级去夺取政权;它是一个生动的实例,说明工人阶级不仅能够摧毁资本主义,而且能够建设社会主义;它是一个典型的示范,表明取得政权的世界无产阶级应当如何在世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中建立起各国各民族之间的兄弟关系,应当如何在统一的社会主义世界经济中建立起各国劳动者的经济联合组织。
  两个经济体系——苏联的社会主义体系和其他国家的资本主义体系的同时存在,向无产阶级国家提出了击退资本主义世界的进攻(抵制、封锁等等),同时采取经济上的灵活政策和利用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联系(通过对外贸易垄断组织,通过信贷、借款、租让及所谓“技术援助”等形式)的任务。在这方面,主要的和基本的路线应该是与外国保持尽量广泛的联系,但这种联系只能以有利于苏联者为限,即首先要能加强苏联本身的工业,能为本国的重工业和电气化以及社会主义机器制造业奠定基础。只有当苏联经济能够在资本主义包围的条件下保持住这种独立性的时候,才能充分保证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致遭到破坏,不致使苏联变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附庸。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尽管在觊觎苏联的市场,但却经常彷徨于获取贸易利益和惧怕苏联日益壮大这两者之间,因为苏联的壮大意味着国际革命的壮大。但是,帝国主义大国政策中主要的和基本的意图是包围苏联并对它发动反革命战争,以期扼杀苏联,建立全世界的资产阶级恐怖制度。
  帝国主义想要在政治上包围苏联的这种一贯企图以及日益增长的发动军事进攻的危险性,并不能阻止作为共产国际的支部并领导着苏联无产阶级专政的联共(布)党履行其国际义务,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支持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支持殖民地国家的工人运动,支持殖民地人民和反帝国主义运动,支持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压迫的斗争。

3.国际无产阶级对苏联的义务


  苏联是国际无产阶级的唯一祖国,是它取得各项成就的最重要支柱和获得国际解放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它有义务促进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并千方百计来保卫苏联,使其不受资本主义大国的进犯。
  “目前的世界政治形势把无产阶级专政提上了日程,世界政治中的一切事变都必然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就是围绕世界资产阶级反对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的斗争。而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必然是一方面团结各国先进工人的苏维埃运动,另一方面团结殖民地和被压迫民族的一切民族解放运动。”[2]
  如果帝国主义国家侵犯苏联并对它发动战争,国际无产阶级的回答应该是:在无产阶级专政和联合苏联的口号下,开展最英勇坚决的群众运动,为推翻帝国主义政府而斗争。
  在各殖民地,特别是在向苏联进攻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必须利用帝国主义兵力分散的时机,尽最大努力开展反帝斗争,并采取革命行动推翻帝国主义统治,争取完全独立。
  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国际影响的增长不仅招致资本主义大国及其社会民主党走卒对它的仇恨,同时也唤起全世界广大劳动群众对它的莫大同情,使各国被压迫阶级都准备在帝国主义一旦发动进攻时用一切手段为保卫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而斗争。
  由此可见,现时世界经济中矛盾的增长,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发展,帝国主义者对苏联的武装进攻,都必然会引起强大的革命风暴。这种革命风暴势必在许多所谓文明国家中把资本主义埋葬,在殖民地开展胜利的革命斗争,使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大为扩大,从而向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最终胜利迈进一大步。

六、共产国际在争取无产阶级专政的斗争中的战略和策略


1.工人阶级中与共产主义相敌对的意识形态


  在争取无产阶级专政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中,革命的共产主义在工人阶级内部要遇到许许多多的派别:有的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为使无产阶级在思想上屈服于帝国主义资产阶级,有的表现为使无产阶级受到小资产阶级和小市民的思想压力,这些小资产阶级和小市民有时虽因反对金融资本的奴役制度而起来骚乱,但他们不会运用根据科学制定的有效的斗争战略和策略,不会在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严格纪律的基础上有组织地进行这一斗争。
  帝国主义国家的巨大社会力量及其一切辅助机关,如学校、报刊、剧院和教会,首先影响到工人阶级中教会派别改良主义派别的存在,这些派别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最大障碍。
  工人阶级中具有宗教色彩的教会派别的具体表现是教会工会,这种工会常常与某些资产阶级政治组织保持直接的联系,并依附于统治阶级的某一教会组织(天主教工会,基督教青年会,犹太教组织等等)。
  所有这些派别是无产阶级某些阶层在思想上被俘虏的最明显的表现,他们大部分都带有浪漫主义封建色彩。这些组织的领导人用宗教的圣水洗涤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罪恶,用死后报应的怪话恫吓自己的信徒,他们是无产阶级国家中一批最反动的阶级敌人。
  现代的“社会主义”改良主义是无产阶级屈服于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恬不知耻的买卖交易和平庸卑俗的帝国主义的表现形式。它从帝国主义政策大全中抄袭一些条款奉为金科玉律,目前又以坚决反社会主义和公然反革命的“美国劳工联合会”作为效法的榜样。美国卖身求荣的工会官僚所表现的是美元的“思想”专政,这种“思想”专政通过英国的改良主义及其工党中的御用社会主义者,便成了整个国际社会民主党和阿姆斯特丹国际的领袖们的理论与实践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德奥两国社会民主党的领袖们更用马克思主义词句来粉饰这些理论,掩盖他们完全背叛马克思主义的行为。“社会主义”改良主义是工人运动中革命共产主义的主要敌人,它在社会民主党中并通过社会民主党在改良主义工会中拥有广大的组织基础,在它的全部政策和全部理论方针中都反映出它是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股力量。
  在对外政策方面,社会民主党在“保卫祖国”的旗帜下积极地支持帝国主义战争。帝国主义国家的扩张政策和“殖民地政策”得到它们的全力支持;它们投靠帝国主义大国的反革命的“神圣同盟”(“国际联盟”),鼓吹“超帝国主义”,在虚伪的和平主义的口号下动员群众,同时积极支持帝国主义对苏联的进攻和未来的反苏战争——这就是改良主义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
  在内政方面,社会民主党的任务是直接支持和帮助资本主义制度。全力支持资本主义合理化和维持资本主义稳定状态,保证阶级和平即“工业和平”,采取使工人组织与企业主和帝国主义强盗国家的组织同流合污的政策,执行名为“经济民主”实为完全服从托拉斯资本的政策,拜倒在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它的假民主的招牌之下,积极建立帝国主义国家机关:警察、军队、宪兵以及阶级法庭,保卫帝国主义国家不受共产主义革命无产阶级的任何侵害,在革命危机时期由社会民主党充当刽子手的角色——这就是改良主义对内政策的路线。改良主义表面上鼓励工会斗争,但它在这方面的重要任务则是通过斗争来保障资本家阶级不受任何触动,并在一切情况下保证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基础完全不受侵犯。
  在理论领域内,社会民主党彻头彻尾地背弃了马克思主义,通过修正主义阶段走向不折不扣的自由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和公开的社会帝国主义。它用资本主义和谐发展的资产阶级学说来代替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矛盾的学说;它把关于危机和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学说束之髙阁;它把雷厉风行、如火如荼的阶级斗争理论变成为阶级和平的庸俗说教;它用资本“民主化”的小市民童话来顶替阶级斗争尖锐化的学说;它把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战争不可避免的理论偷换为资产阶级的和平主义谎言和“超帝国主义”的虚伪宣传;它把用革命手段摧毁资本主义的理论兑换成“健康的”资本主义和平地转变为社会主义的赝币;它用进化来代替革命;不是摧毁资产阶级国家,而是积极建设资产阶级国家;用跟资产阶级联合的学说来代替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用保卫帝国主义祖国的学说来代替国际无产阶级团结的学说;用唯心主义哲学和讨好资产阶级的宗教垃圾来代替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
  社会民主党改良主义内部存在着若干派别,这些派别非常明显地说明社会民主党受资产阶级腐蚀的情况。这些派别就是:
  建设性社会主义(麦克唐纳之流)顾名思义本身就包含着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赞成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它继承着费边社自由博爱主义的资产阶级反革命传统(韦伯夫妇、肖伯纳、奥里弗勋爵等等)。它根本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和用暴力手段反对资产阶级,支持用暴力对付无产阶级和殖民地人民。“建设性社会主义”拥护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的幌子下颂扬国家资本主义,同东西半球最庸俗的帝国主义思想家站在一起,把阶级斗争的理论说成是“非科学的”理论,宣传通过赎买进行国有化的温和纲领、地租税、遗产税和超额利润税,认为这就是用以消灭资本主义的手段。“建设性社会主义”坚决反对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与资产阶级完全联合一致,从而成为无产阶级共产主义运动和殖民地革命的死敌。
  另外一种“建设性社会主义”是“合作社主义”或“合作制社会主义”(夏尔·吉德、托托米安茨之流),它也是坚决否定阶级斗争,宣传以消费合作社组织作为和平克服资本主义的手段,而实际上却用一切方法促进资本主义的巩固。“合作社主义”在群众性消费合作社组织中广泛设立宣传机构,借以经常不断地影响广大群众。它跟革命的工人运动进行着残酷的斗争,阻挠其实现自己的目的。目前,它是改良主义反革命阵营中最积极的因素之一。
  所谓的“基尔特社会主义”(彭蒂、奥拉西、霍布森等等)采取折中的办法,企图把“革命的”工团主义同自由资产阶级费边主义、把无政府主义地方分权制同国家资本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工业公会”)、把中世纪行会手工业的狭隘性同现代资本主义结合起来。基尔特社会主义口头上要求取消“工资制”,认为这是一种“不道德的”制度,应该代之以工人监督工业的制度,但它完全避而不谈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政权问题。基尔特社会主义力图把工人、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联合在国家产业“基尔特”(“公会”)联合会中,通过和平途径(“从内部实行监督”)把这种基尔特变成资产阶级国家范围内的产业管理机关。因此,基尔特社会主义实际上就是在捍卫资产阶级国家,掩盖它的帝国主义的、反无产阶级的本质,使之成为与基尔特中“生产者”相对立的代表“消费者”利益的“超阶级”机构。基尔特社会主义宣扬“职能民主”(即宣扬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的代表性),把各阶级说成是各自有其特殊社会生产职能的行业,从而给法西斯主义的“组合国家”铺平了道路。大多数基尔特社会主义者否定议会制,同时也否定“直接行动”,使工人阶级处于完全无所作为的状态,消极地屈服于资产阶级之下。因此,它是一种工联主义的空想机会主义,而这种机会主义不能不起着反革命的作用。
  最后,还有一种独特的社会民主改良主义,这就是奥地利马克思主义。奥地利马克思主义是社会民主党“左”翼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欺骗劳动群众的一种最巧妙的形式。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玩弄马克思主义词句,同时彻底违背革命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在哲学方面,“奧地利马克思主义者”贩卖康德学说、马赫主义等等),向宗教频送秋波,抄袭英国改良主义者的“职能民主”理论,赞成“建设共和国”,即赞成建设资产阶级国家,在所谓的“阶级力量平衡”时期,即当革命危机成熟之时,建议实行“阶级和平”。这种理论是在保卫“民主”免受反动派摧残的伪装下为同资产阶级勾结的行为作辩护,以便消灭无产阶级革命。在客观上和在实践中,奥地利马克思主义准备在反动派进攻时采用的暴力已变成了反动派用来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暴力。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的“职能作用”在于欺骗已经走向共产主义的工人,因此,奥地利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最危险的敌人,它比强盗的社会帝国主义的公开拥护者还要危险。
  所有这些派别都是“社会主义”改良主义的组成部分,都是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中的代理人,但另一方面,共产主义也会同一些小资产阶级派别发生接触,这些派别反映着不稳定的社会阶层(城市小资产阶级、小市民中的游民、流氓无产阶级、没落的知识分子名士、贫苦的手工业者、农民的某些阶层等等)的动摇性。这些派别的特点是政治上极不稳定,常常以左的词句掩盖右的政策,或者陷入冒险主义,它们用政治上的大吹大擂和装腔作势来代替客观地估计力量,常常由盲目革命的狂妄自大一变而为极度悲观,以至于完全向敌人投降。这些派别在某种条件下,特别是在政治形势急剧转变和必须暂时退却的情况下,会成为无产阶级队伍中最危险的破坏者,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障碍。
  无政府主义,它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克鲁泡特金、让·格拉弗等等)在1914—1918年大战期间背叛变节,投靠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否认无产阶级有必要广泛地建立集中而有纪律的组织,从而使得无产阶级在强大的资本组织面前束手无策。它宣传个人恐怖,认为无产阶级无须采取群众组织和群众斗争的方法。无政府主义为了追求抽象的“自由”而否定无产阶级专政,剥夺无产阶级用以反对资产阶级及其军队和一切镇压机关的最重要和最锐利的武器。无政府主义根本不想在最重要的无产阶级斗争中心组织群众运动,从而逐渐地变为一个宗派;从这个宗派的整个策略和全部行动(其中包括反对苏联工人阶级专政的行动)来看,它客观上已成为反革命势力统一战线的一员。
  “革命的”工团主义,它的许多思想家在战争最紧张的时期投向法西斯式的“反议会政治的”反革命阵营,或者变成了社会民主党式的和平改良主义者;它与无政府主义一样,否定政治斗争(包括革命的议会斗争)和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在一般工人运动,特别是工会运动中鼓吹行会分散主义,否定无产阶级政党,否定起义的必要性和过高估计总罢工的意义(采取“放任的政策”),因此,凡是在它影响所及的地方,工人群众革命化总是受到阻碍。由于否定无产阶级专政而对苏联进行攻击,使它在这一点上与社会民主党人同流合污。
  所有这些派别同社会民主党这个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敌人在基本的政治问题上,即在无产阶级专政问题上态度是一致的。因此它们都是在不同程度上坚决地同社会民主党站在一条战线上反对苏联。另一方面,彻头彻尾背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民主党也日益倚重于费边派、建设性社会主义者和基尔特社会主义者的思想体系。这些派别已成为第二国际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正式的自由改良主义思想体系。
  在殖民地国家以及一般的被压迫民族和种族中,共产主义还遇到了工人运动中的一些特殊派别的影响,这些派别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曾经起过很大程度的作用,但在新的发展阶段上则变成了保守力量。
  中国的孙文主义是小资产阶级民粹主义“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在“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学说中,人民这个概念掩盖了阶级这个概念;社会主义不是特殊的阶级代表即无产阶级所实现的特种生产方式,而是一种非特定的社会福利;同时没有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同国内阶级斗争的发展远景联系起来。因此,孙文主义虽在中国革命的初期阶段起过很大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后来国内的阶级分化和中国革命的继续进展,则从推动革命发展的思想形式一变而为阻碍革命发展的羁绊。孙文主义的标榜者大事吹嘘的正是客观上已成为反动的那些思想,从而使孙文主义变成了公开反革命势力的国民党的正统思想。因此,为了提高中国无产阶级和劳动农民群众的思想,就必须坚决反对国民党的欺骗并克服孙文主义的思想残余。
  像印度甘地主义这样一些派别都充满着宗教观念,陶醉于最落后的和经济上反动的生活方式,认为生活的出路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而是恢复这种落后的生活方式,它宣传消极无为和否定阶级斗争,所以在革命发展过程中已变成为公开的反动力量。甘地主义日益成为反对人民群众革命的意识形态。它应当是共产主义展开坚决斗争的对象。
  加尔文主义是过去美洲黑人小私有者和工人的一种思想,至今对黑人群众还起着一定的影响,目前它同样成了黑人群众革命化道路上的障碍。它起初主张黑人在社会上完全平等,如今已变成为一种独特的黑人“犹太复国主义”,它不去反对美国帝国主义,却提出“回到非洲去”的口号。对于这种丧失了任何真正民主特点、标榜根本不存在的“黑人王国”的贵族特性的危险思想,必须给以严厉的打击,因为它不但不能促进反而会阻碍黑人反对美帝国主义的群众性解放斗争。
  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同所有这些派别都是对立的。它是国际革命工人阶级的伟大思想,它不同于所有这些派别,首先不同于社会民主党的地方,在于它是完全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为无产阶级专政而进行革命斗争,并在斗争中采取无产阶级群众行动的一切形式。

2.共产主义战略和策略的基本任务


  共产国际为争取无产阶级专政而进行胜利斗争的前提,是在每个国家都有一个团结一致的、在斗争中锻炼出来的、有纪律的、集中的、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共产党。
  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由本阶级中最优秀、最有觉悟、最积极和最勇敢的成员组成的。它体现了整个无产阶级斗争的全部经验。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代表整个阶级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体现出无产阶级原则、无产阶级意志、无产阶级革命行动的统一。它是一个由铁的纪律和最严格的革命的民主集中制结合而成的组织,它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由于无产阶级先锋队有高度的觉悟并忠于革命事业,善于与无产阶级群众保持紧密的联系,有在群众本身的经验中受到考验和证明的正确的政治领导。
  为了解决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共产党必须首先提出和实现以下主要的战略目标:
  争取本阶级的大多数成员,包括女工和青工,使之处于自己的影响之下;为此必须保证共产党对无产阶级广大群众组织(苏维埃、工会、工厂委员会、合作社、文化、体育组织等等)起决定性的影响。在争取无产阶级多数方面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一点,是掌握住工会这个同工人阶级日常斗争联系在一起的真正的群众性组织。在反动的工会中进行工作并以灵活的方式掌握住它们,争取加入工会组织的广大群众的信任,更换改良主义领导人并“撤销其职务”,这就是准备时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争取无产阶级专政还必须以实现无产阶级对广大劳动群众的领导为前提。为了做到这一点,共产党必须争取城乡贫民、下层知识分子以及所谓的“小市民”即一般小资产阶级,使之处于自己的影响之下。为保证党对农民的影响而开展工作,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必须让共产党受到农村中靠近无产阶级的各阶层即农业工人和贫农的完全拥护。为此就必须建立雇农的特殊组织,用一切方法支持他们与农村资产阶级的斗争,在小农当中大力展开工作。对于农民的中等阶层,共产党应当(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采取使它们保持中立的政策。无产阶级是全体人民利益的体现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反对金融资本压迫的斗争的领导者,无产阶级对上述全部任务的解决,是胜利进行共产主义革命的必要前提。
  从无产阶级世界斗争的角度上来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的革命斗争的任务,是共产国际最重要的战略任务。这一斗争的前提是在革命的旗帜下争取殖民地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群众,如果被压迫国家的无产阶级和被压迫国家的劳动群众之间不进行密切的合作,这一点便无法做到。
  共产国际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旗帜下,在所谓“文明大国”组织反帝革命时,必须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如拉丁美洲)为反对帝国主义暴力而进行的一切斗争,展开宣传工作,反对各种形式的沙文主义以及帝国主义虐待被奴役的大小民族和种族(对待黑人和“黄种工人”的态度、反犹太主义等等),支持他们为反对压迫国家的资产阶级而进行的斗争。共产国际特别应该大力展开反对大国沙文主义的斗争(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及其社会民主党代理人——第二国际都在宣传这种沙文主义),不断地用苏联所实行的各民族平等友好的政策来反对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的政策。
  在帝国主义国家里,共产党应当有计划地支援殖民地的革命解放运动以及一般被压迫民族的运动。积极支援上述运动,首先是被压迫民族在财政经济和政治上所依附的那个国家的工人的应尽义务。共产党必须公开承认殖民地的分立权,并对这种权利进行宣传,即宣传殖民地应脱离帝国主义国家而独立;共产党必须承认殖民地有对帝国主义进行武装自卫的权利(即发动起义和革命战争的权利),并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宣传和积极支持这种自卫。共产党对一切被压迫民族都必须执行这种路线。
  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内,共产党必须同外国帝国主义进行最勇敢的和坚持不懈的斗争,同时应不断宣传同帝国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接近和联合起来的思想,公开地提出、宣传和执行土地革命的口号,发动广大农民群众起来推翻地主压迫,并与僧侣、神父等这样一些中世纪反动势力作斗争。
  这里的基本任务是建立独立的工农组织(无产阶级的共产党、工会、农民协会和农民委员会,在革命形势到来的条件下则建立苏维埃等等),使工农摆脱民族资产阶级的影响,同民族资产阶级暂时达成协议,但只有在它不阻挠工农的革命组织和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情况下才允许这样做。
  每个共产党在确定自己的策略路线时,都必须估计到国内外的具体形势、阶级力量的对比、资产阶级稳定的程度及其力量的大小、无产阶级的准备程度以及中间阶层的态度等等。党必须根据所有这些条件来确定斗争的口号和方式,同时根据必要性动员和组织尽可能多的群众达到尽可能高的斗争水平上。在革命形势成熟时,党应当提出一些过渡性口号,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一些局部要求,但必须使这些要求和口号服从于夺取政权和推翻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的革命目的。忽视工人阶级的日常需要和日常斗争,或者使党的活动局限于争取这种日常需要和进行日常斗争,都是不容许的。党的任务是从这种微小的日常需要出发,领导工人阶级进行夺取政权的革命斗争
  在革命高潮中,当统治阶级已经涣散,群众已在酝酿革命,中间阶层已转向无产阶级,群众已决心采取行动并作出牺牲时,无产阶级政党所面临的任务便是引导群众向资产阶级国家展开正面进攻。为此就需要提出愈益尖锐的过渡性口号(苏维埃的口号,工人监督生产的口号,成立农民委员会夺取地主土地的口号等等),组织群众性的发动,而党的一切宣传鼓动工作,包括议会活动,都要服从于这些发动。这些群众性的发动包括罢工、罢工和示威结合、武装示威和罢工结合,最后总罢工和举行反对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武装起义。最后这种最高形式的斗争要以军事艺术的准则为依据,并以军事计划、战斗的进攻性质以及无产阶级的无限忠诚和英勇为前提。采取这种行动的必要先决条件是建立广大群众的战斗组织(工农代表苏维埃、士兵苏维埃等等,这种组织形式本身就是吸引最广泛的劳动者参加运动),并在陆海军中加强进行革命工作。
  在转向新的更尖锐的口号时,必须以列宁主义政治策略的基本准则为依据,善于引导群众走上革命立场,使他们根据亲身经验相信党的路线是正确的。违背这项准则就必然会导致脱离群众,走向盲动主义,使共产主义从思想上蜕化为“左的”教条主义和小资产阶级的“极左”冒险主义。当革命形势发展到最高点时,就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勇敢坚决地向敌人展开攻势,如果不利用这种形势,也是同样危险的。放过这种形势而不着手举行起义,就等于把主动权交给敌人,使革命遭受失败。
  在不存在革命高潮的情况下,共产党应当从劳动者的日常需要出发,提出局部口号和要求,并使之与共产国际的根本任务联系起来。然而,共产党不应提出仅以革命形势的存在为前提、不然就变成长入资本主义组织体系的那些过渡性口号(例如工人监督的口号等)。局部要求和局部口号是制定正确策略的必要条件,而许多过渡性口号则与革命形势是否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原则上”拒绝提出局部要求和过渡性口号,是跟共产主义的策略原则不相容的,因为这样实际上使党处于消极地位并脱离群众。在这里,作为胜利进行反对资本的斗争、对群众实行阶级动员、揭露和孤立改良主义上层的一种手段的统一战线策略,是整个革命前时期共产党策略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统一战线策略的正确运用和争取群众的任务的解决,必须以在工会及其他无产阶级群众组织中进行系统的和顽强的工作为前提。加入工会,甚至加入作为群众组织的最反动的工会,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直接义务。只有在工会和工厂中进行经常不断的工作,坚决保卫工人的利益,跟改良主义官僚作无情的斗争,才能取得工人斗争的领导权,把加入工会的工人群众吸引到党的方面来。
  跟改良主义者的反动政策相反,共产党人主张在阶级斗争的基础上,在每一个国家内和在国际范围内保持工会的统一,大力支持和加强红色工会国际的工作。
  共产国际各党处处保卫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群众的当前切身利益,利用资产阶级议会讲坛进行革命鼓动和宣传,使一切局部任务服从于为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的目的,为此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局部要求和口号:
  在狭义的工人问题方面是过渡为一般政治斗争问题(大规模的工业冲突、结社权和罢工权等等)的经济斗争问题(反对托拉斯化资本进攻的斗争、工资问题、工作日问题、强制性仲裁法庭问题和失业问题)。具有直接政治性质的问题(捐税、物价高涨、法西斯主义、对革命政党的迫害、白色恐怖、政府现行政策问题)以及世界政治问题,如:对苏联和殖民地革命的态度,为国际工会运动的统一而斗争,同帝国主义作斗争和防止战争,有计划地准备为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而斗争。
  在农民问题方面,这种局部要求是:有关捐税政策和农民抵押债务方面的要求;有关跟高利贷资本作斗争和少地农民需要土地的要求,以及有关地租和对分制等等方面的要求。共产党应当从这些局部要求出发,提出与此相适应的更高的口号,把这些要求概括成为没收大地主土地的口号和建立工农政府的口号(也就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在落后国家和殖民地里建立无产阶级和农民的民主专政)。
  同样,必须经常在无产阶级和农民青年中(主要是通过青年共产国际及其各支部)以及在妇女、女工和农妇中进行工作,从他们的生活和斗争的特殊条件出发,把他们的要求同无产阶级的一般要求和战斗口号结合起来。
  在反对压迫殖民地人民方面,共产党应当在殖民地提出适合于当地特殊情况的局部要求,如一切民族和种族完全平等,取消外国人的一切特权,工农组织的活动自由,缩短工作日,禁止使用童工,废除高利贷盘剥契约,降低和取消地租,减轻捐税负担,抗缴捐税等等。所有这些局部口号都必须服从于共产党的下列基本要求:国家在政治上完全独立,驱逐帝国主义者,建立工农政府,土地归全体人民所有,八小时工作制等等。在帝国主义国家,共产党必须在支持殖民地的上述斗争的同时,开展撤回帝国主义军队的运动,在陆海军中展开宣传工作,保卫争取解放的被压迫国家,动员群众抵制运输军队和武器,并为此而组织罢工和其他形式的群众性抗议活动等等。
  共产国际应当特别注意时刻准备跟帝国主义战争危险进行斗争。无情地揭露社会沙文主义、社会帝国主义以及掩盖资产阶级的帝国主义计划的和平主义词句,宣传共产国际的基本口号,开展各方面的日常组织工作,把合法的和不合法的两种工作方法结合起来,在陆海军中进行组织工作——这就是各国共产党应当进行的活动。因此,共产国际的基本口号应该是: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使“本国”的帝国主义政府失败;在帝国主义对苏联和殖民地发动战争时,用一切方法保卫它们。宣传这些口号,揭露“社会主义”的种种诡辩和国际联盟的“社会主义”假面具,永远记取1914—1918年战争的教训——这是共产国际各支部和每个成员的必尽职责。
  为了使革命工作和革命行动互相配合,为了对此进行最有效的领导,国际无产阶级必须有国际的阶级纪律,这种纪律的最重要的前提是各国共产党遵守最严格的国际纪律。这种国际共产主义纪律应当表现为运动的局部利益和地方利益服从运动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表现为全体共产党员无条件地执行共产国际领导机关的决议。
  社会民主党第二国际的每一个党服从的是“本国”资产阶级和自己“祖国”的纪律,与此相反,共产国际各支部则只有一个纪律,即保证各国工人为争取世界无产阶级专政而进行胜利斗争的国际无产阶级纪律。与分裂工会、反对殖民地人民并同资产阶级采取一致行动的第二国际相反,共产国际是维护各国无产者的团结一致、维护各民族和各种族劳动者在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斗争中的团结一致的组织。
  共产党人不顾资产阶级的血腥恐怖,在国际阶级战线的各个方面奋不顾身、勇往直前地进行着这一斗争,对无产阶级的必然的和不可避免的胜利抱有坚定的信心。
  “共产党人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是可鄙的事情。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让那些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颤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自己头上的锁链,而他们所获得的却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感谢 土豆 录入





[1] 在1928年9月1日第四十六次会议上通过。

[2] 见《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9卷第161—162页。——编者注